在网上持续发酵的“郭美美事件”,以女主人公“郭美美三度道歉,承认杜撰了身份”为最新进展。
郭美美又是一个典型性网络事件。起于网络,利用网络,吵翻网络。有人说是推手精心策划,有人说是小姑娘无知露出大事件的马脚,有人说是背后势利互相较劲。
郭美美如今成了一部红楼梦。仇富论者看到的是“20岁的小姑娘半年间能开上玛莎拉蒂”,阴谋论者看到的是“一场黑不见底的政商丑闻”,炒作论者看到的是一场“精心策划并不高明的网推CASE”,意见领袖看到的是红十字会如何证明而不是声明自己的清白,
营销人员看到的是各种各样的赚钱机会,有利益相关的政客看到的是机会或是炮弹,教育论者看到的是20岁的小姑娘怎么被“教育”成这番模样。
郭美美不只是看的。一周之内,天涯高楼平地起,网上人肉来的碎片,足以拼出郭美美的20年人生。搬座者,围观,八卦,发声,探寻真相,并借郭美美之酒杯,浇自己烦恼的块垒。
照我看来,郭美美是不是炒作并不重要。就生活经验来说,整容,暴富,经历复杂却又无甚价值判断的郭美美们不但真实存在,而且不只一个的存在着。
郭美美是不是诬陷红十字会也不重要。理论上应当公正、透明、高效,实际有诸多难言之隐的部门,也不独红十字会一家。
郭美美事件是网络审丑和竞猜的又一个高潮。近年来,如此的高潮事件不断重复,人们可以从各个角度来品味或揣度这些事件,很多意见不乏深刻。
但一个又一个的事件过去了,我们所得到的积极效应却乏善可陈。理论上网络无处不在,监督也无处不在。事实上,网络的曝光更多被当作了政客商人们攻击对手的武器,“不明真相的”网友大多时候只是做了帮凶。最有长进的,或是政客商人们的“危机公关意识”。而网络中那些当事人呢,很难设想网络一阵风过的东西,有人或许如愿红了,有人却可能终生难逃阴影。
网络是神奇而强大的东西,实际上,在网络面前,人如蝼蚁。今天是这个当事人,明天难免不是你。网络若要善意生长,需要的仍是和现实中同样的答案,公务部门及时、完全的公开信息,人与人,群体与群体,阶层与阶层逐步修复信任。
- 2011-06-28郭美美何至于惊动舆论
- 2011-06-28“郭美美”致歉难息民意焦虑
- 2011-06-27从“局长开房门”到“郭美美事件”
- 2011-06-27期待“郭美美”事件的真相
- 2011-06-27公众为何不愿放过郭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