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平抑物价须提高政策执行力
www.fjnet.cn?2011-08-01 16:27? 胡艺?来源:    我来说两句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日前走进北京西城月坛街道,跟家庭主妇们面对面畅聊柴米油盐等物价上涨的热点话题。据了解,这也是月坛街道启动“部长进社区”活动后,首个走进社区的部长级别的干部。彭森介绍,国务院曾先后下发170余道文件给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直指物价上涨问题。(7月31日《京华时报》)

部长走进社区,与居民面对面,了解民间疾苦,听取民意呼声,值得肯定。国务院先后下发170余道文件给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直指物价上涨问题。让人期待。为抑制猪肉价格,国家曾连夜签订购进合同,将平价肉投放市场;方便面利润本已较高还要涨价,政府立即出面制止;某日化用品企业号召全行业涨价,同样很快被制止,并领到百万元罚单;超市瞒天过海改价格蒙顾客,勒令整改之外,也要处以数百万元的罚款……中央为遏制物价上涨做出了许多努力,体现了政府的责任担当。但是物价上涨过快的问题仍然相当严重。

有网友将中美物价对比以后,发了这样一条微博:中国,工资5000元,吃次肯德基30元,下馆子最少100元,买条Levis牛仔裤 400元,买辆车最少30000元——夏利;美国,工资5000美元,吃次肯德基4美元,下馆子40美元,买条Levis 20美元,买辆车最多30000美元——宝马。因为物价高企的问题让人感同身受,这条微博一度在互联网上疯传。一位杭州网友曾与她生活在美国波士顿的朋友联手做了一次实地物价调查:在21种商品的价格中,杭州有12种商品贵过了波士顿。

客观地讲网友做的实地物价调查并不全面,并不能取代官方CPI数据。但是中美物价对比清单让人感同身受。近来,物价上涨实在是太给力了。以中国的工资应对“高于美国”的物价,让人纠结。特别是一些中国制造的产品在美国的售价比国内要低,引发了民众对中国税负、物流成本偏高的质疑。

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4%。其中,城市上涨6.2%,农村上涨7.0%;食品价格上涨14.4%,非食品价格上涨3.0%;消费品价格上涨7.4%,服务项目价格上涨4.0%。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0.3%。尽管中央出台了不少物价调控政策措施,但是物价调控效果令人堪忧。

较高的物价涨幅特别是食品、居住支出大幅上涨,恩格尔系数增加,引发了民众的焦虑情绪。物价上涨太快,银行存款变成负利息,造成货币购买力下降,生活质量下降一系列不利影响。希望银行加息,减少负利息的损失,盼望政府平抑物价,就是其中代表性的声音。尽管央行几次加息,但是与高物价比起来,这点加息仍是杯水车薪。民众纷纷晒家庭账本,感叹吃得比以前差,就是高物价时代的民众生活的现实写照。

对于高收入者来说,物价上涨或许感觉不明显。对于收入微薄的工薪阶层与农民朋友来讲,猪肉、柴米油盐涨价,就是天大的事情。物价上涨意味着他们的收入蛋糕被切去了一块。奢侈消费他们无意奢望,但基本的衣食住行不能省略。从这个角度讲,政府要想办法平抑物价,避免民众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有一则“退休月光族”的报道颇能说明问题:在物价飞速上涨,工资不涨的情况下,曾经为了国家奉献出青春,坐等安享晚年的退休职工尴尬地沦为了“月光族”。没有安全感的生活让这群人想方设法再就业。在我看来,老人无奈再就业实际上都是民生镜子。照出了民生之艰。

总之,物价上涨是个经济问题,更是民生问题。如何化解好物价与经济增长的矛盾,不仅需要百姓开源节流,精打细算;而且考验着政府的执政智慧。政府要在提高居民收入,降低税负与物流成本,平抑居民消费价格、降低民众通胀预期,保证民生产品价格稳定方面下工夫。而且政府应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降低公共服务收费,完善对弱势群体救助政策,把物价上涨给民众带来的压力降到最低。

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调控物价,但是CPI持续走高,考验着调控政策的执行力。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而物价上涨,通货预期扩大,就是国富向民富转型的一道考题。老百姓对提高收入、平抑物价,充满期待。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