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新闻>>朝鲜游>>逛遍朝鲜

南浦的地理位置

南浦——西海岸奇观

游览景点:

西海水闸、九月山、卧牛岛、太圣湖、高句丽古坟墓

南浦简介

南浦是朝鲜首都平壤的外港,与平壤相距70公里。它也是朝鲜西海岸的关口城市和工业城市,是朝鲜的贸易港。南浦临黄海的西朝鲜湾,背负丘陵,居大同江下游左岸,距河口1.5公里。

中国天津市与朝鲜南浦市是友好城市。


西海水闸

南浦原为小村,1897年辟为商港。中日、日俄战争时日本军国主义兵站基地。旧名“镇南浦”, 1946年改今名。

南浦是朝鲜西海岸的港口城市,南浦市辖5区1郡,面积2378平方公里。南浦市作为平壤旁边的门户市,是朝鲜三大直辖市之一,是平壤西通海洋的门户,也是朝鲜西海岸最大的天然良港和创汇基地。经济主要以物流、来料加工、矿石出口业为主。南浦是朝鲜北部最大的有色金属工业和造船工业中心,有铜、铅、锌冶炼厂。面粉、丝织业发达,还有机械厂、玻璃厂等。渔业基地。附近广梁湾为最大盐场。苹果著名。

朝鲜政府高度重视南浦市的建设,近年来新建了工业团地,大力发展南浦开发区,以出口加工业为主。南浦市内有许多大型企业,如:千里马制钢联合企业、大安重机械联合企业、金星拖拉机综合工厂等。

南浦有最令朝鲜人民引以自豪的南浦西海闸门。游客到这里可攀登朝鲜著名的九月山,体验登山乐趣和朝鲜的美丽景色。在南浦还有卧牛岛、太圣湖、高句丽古坟墓等景点。


西海水闸

1、南浦体育村

南浦体育村位于南浦市西部,于1973年9月完工。体育村竞技区占地面积80万平方米,有体育场、体育馆和游泳场。


西海水闸

2、卧牛岛

经过南浦体育村,进入左边的岔路口,就是卧牛岛。岛的形状似卧着的牛,故名。卧牛岛上有一个亭阁。岛上设有划船场、休养所、花草园、排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场等。


西海水闸

3、西海水闸

最令朝鲜人民引以自豪的是南浦西海闸门。西海闸门距离南浦15公里,是为拦截朝鲜西海大同江入口处20多里无边大海而修建的。整个工程耗时8年。西海闸门有3个能通过2000吨至5万吨轮船的闸室和36个水门。整个大坝气势恢宏、令人叹为观止。西海闸门的建成满足了饮用水、灌溉用水、工业用水的需求,还开通了一条通往西海地区的新航道,大同江的景色也因此变得更加美丽。

西海水闸大坝长8公里,有3间闸室、36个闸门、3条鱼路,还建有数座纪念碑。水闸可以储藏数十亿立方米的淡水,可以灌溉平安南道和黄海南道开垦的约10万公顷的土地,解决了大同江下游地区城市和村庄的饮用水和供应南浦、大安等工业地区的工业用水。


西海水闸的锚状水电站纪念碑

随着大同江和载宁江水的加深,以及美林水闸、烽火水闸、成门水闸、顺川水闸等许多水闸的建成,形成了一个船只可以出入的大运河。这条运河将从南浦到顺川、德川、载宁的工业地带和农业地带连在了一起。

水闸的堤坝上可以通行列车、汽车和人,与南浦、黄海南道、沙里院连成了一个大的环线。闸门可以通过5万吨级货轮,现已发展成为国际贸易港。闸门上设置的鱼路可使鱼逆水而行,这里还有专门研究海水鱼和淡水鱼的专家进行着研究工作。

在淡水周边新建有风景林、新码头和道路,还有许多配套的游戏和疗养设施。


金日成金正日视察西海水闸的巨幅油画

桧仓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中的志愿军英雄铜像。志愿军英雄铜像高7.7米,一名志愿军战士持枪远眺、巍峨屹立。铜像后左右两侧刻有描写志愿军英勇作战的大型群雕,形态逼真,栩栩如生。

桧仓的地理位置

桧仓: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旧址及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

桧仓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是朝鲜几十个志愿军烈士陵园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它位于平壤以东约100公里的山区,坐落在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一个150米高的山腰上,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就曾驻扎在这里。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桧仓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所在地原本是志愿军的简易墓地。1954年,《朝鲜停战协定》签署一年后,志愿军烈士陵园开始兴建,1957年建成,占地面积9万平方米。


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旧址

桧仓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依山而建。陵园四周群山起伏,苍松翠柏环绕,山下溪水潺潺。陵园由下至上分三层景观,每一层均以塑像、碑文、浮雕、绘画等艺术形式,展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形象。陵园大门上用中朝两国文字书写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从此登上象征着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浴血奋战的240万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的240级台阶,到达陵园的第一层。正面是一座中国古式的三门琉璃牌坊,上面挂着郭沫若题写的“浩气长存”横匾。牌坊门内迎面挺立着一座绿瓦红柱、彩漆油画的六角纪念碑亭。亭里的白色纪念碑上刻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烈士永垂不朽”的铭文,亭子的横梁上,里外共有 11 幅彩绘图画,画的是朝鲜国际主义战士朴在根、中国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中国志愿军英雄邱少云、黄继光和特级英雄杨根思等人的英雄事迹。

在陵园第二层宽阔平坦的极为别致的小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尊底座呈方型,由大理石砌成、高 17 米的志愿军英雄铜像。石座正面和背面有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和朝鲜内阁用朝文刻的碑文,正面的碑文是“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旗帜下用鲜血凝成的朝中人民的友谊万古长青”。在志愿军铜像后有两面巨大的石影壁,壁面浮雕是朝鲜人民积极支援志愿军和志愿军英勇作战的 41 人群像。从影壁之间的台阶往上便可到志愿军烈士墓地,总共有134 名志愿军烈士安息在这里。除3名无名烈士外,每一个坟冢前都立有石碑,所有墓旁都种有一株当年从中国移植的东北黑松。在墓地前排正中,有一座较大的坟墓,高高的墓碑上刻着“毛岸英烈士之墓”七个大字。


毛岸英烈士墓

志愿军的第一人

在朝鲜桧仓郡志愿军总部陵园里,长眠着一位天下知名的烈士——毛岸英。几十年访朝的中国人,总是怀着特殊的感情到那里凭吊。按彭德怀的话说,他是“我们志愿军的第一个志愿兵”,他的光荣牺牲,既体现了领袖与人民的一致,也表现出个人崇高的献身精神。

在同龄人中,有他那样曲折经历的非常少见。先后流浪、留学和在东欧参战,并在国内学农,参加土改,到工厂当干部,参加志愿军,最后牺牲在美军投下的燃烧弹形成的火海中。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主动请求入朝参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和秘书。他工作积极,认真负责,迅速熟悉了机关业务。11月25日第二次战役开始,因“志愿军司令部”所在的大榆洞发报甚多而被美军测出,认定有重要机关并派飞机前来轰炸。当时,毛岸英等四人在木板房中。燃烧弹落下瞬间,形成上千度高温。有两人先后跳出后,木板房便化成灰烬。事后,在两具遗体中,依据一块苏联手表的残壳,才辨认出毛岸英的遗体。

毛泽东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强忍丧子之痛,缓缓地说:“打仗总是要死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岸英是一个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这是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献出的第六位亲人。

毛岸英牺牲当天,有人便提出要把遗体运回国内。彭德怀虽然难过得一天没吃饭,还是决定就地安葬。后来,彭德怀又提出为他立碑,说明他自愿参加志愿军的经过,“不愧为毛泽东的儿子”。毛泽东在与彭德怀见面时也强调“岸英是志愿军的一名普通战士”,并说“你们做得对”。


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旧址

另据《参考消息》2003年07月28日文章

拜谒桧仓中国人民志愿军故地 缅怀英雄事迹

作者:姬新龙

半个世纪前,美国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在友好邻邦朝鲜遭到侵略、祖国安全遭到威胁的严峻时刻,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打响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斗。1953年7月27日,在开城郊外的板门店来凤庄,不可一世的美国侵略者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在抗美援朝战争和朝鲜人民解放战争胜利50周年到来之际,记者来到了位于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旧址和志愿军烈士陵园,缅怀英雄事迹,拜祭烈士忠魂。


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旧址

山洞中的志愿军总部

桧仓郡位于平壤东100公里的朝鲜腹地,四周崇山峻岭,层峦叠嶂。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后,总部几易其址,于1951年下半年迁至桧仓,直至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离朝鲜。记者一行来到志愿军总部旧址———672高地下面的一个山洞。洞口西侧有一座平顶石结构房屋,便是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将军当年的居室兼办公室。室内陈设简朴,只有电话、桌椅和床具。东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照片 ———金日成与彭德怀等志愿军首长们亲切谈话。作为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战时曾先后四次来到桧仓,与志愿军领导同志共商战略大计。

出了石室,我们走进隧洞。隧洞分两条支巷,与志愿军作战指挥室前后相接,当年志愿军高级指挥员和参谋人员就曾在这里进进出出。记者看到,隧道内一如战时一般,只有几星微弱的灯光,150米长的隧洞因此显得更加幽深。隧洞顶头便是志愿军总部的作战指挥室,面积约180平方米,可容百人,战时很多重要的军事会议都在这里举行。室内至今仍放着两张长桌,一横一竖呈丁字状,上面盖着白桌布。作战指挥室曾渗水不止,阴凉潮湿。为此,金日成1952年11月到桧仓时,曾指示用防潮木板和防漏材料予以加固,以保护志愿军指战员的健康。

指挥室内,记者看到最醒目的是迎面石壁上挂着的朝鲜中部战略地图,图上代表敌我两军的蓝红线沿北纬38度线附近或迂回,或交错,在著名的上甘岭附近更是突出。

据工作人员介绍,彭总在指挥战斗的百忙中,还经常派志愿军总部的工作人员帮助当地老乡种地。在敌机轰炸的危急时刻,彭总临危不惧,冒着生命危险站在山洞外指挥志愿军战士把群众转移到山洞内和安全地带。战争结束后,志愿军又帮助附近矿山解决运输困难,修建房屋。1958年,志愿军撤离时,桧仓一连三天都能听到依依惜别的哭声。朝鲜人民代代传颂着志愿军的动人故事。为纪念志愿军赴朝参战,志愿军总部所在的672高地战后被当地人民亲切地称为“友谊峰”。


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旧址

青山埋忠骨

在近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14万志愿军将士的忠骨埋在了朝鲜的青山绿水间。战后,朝鲜党和政府在平壤、桧仓、开城、安州等地修建了志愿军烈士陵园和墓地。桧仓志愿军烈士陵园是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和内阁1954年下令修建的,翌年初步建成并安葬了一百多名烈士。目前,桧仓陵园是朝鲜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志愿军烈士陵园,包括毛岸英在内的134位志愿军烈士长眠于此。

陵园位于桧仓城中心区一座150多米高的山腰上,占地9万平方米,苍松翠柏环绕,肃穆凝重。陵园的大门朴实无华,上面用中朝两国文字书写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登上象征着240万参战志愿军官兵的240级台阶,迎面是一座琉璃牌坊,正面是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主席郭沫若题写的横匾“浩气长存”,背面是步兵、炮兵、坦克兵、航空兵、工兵和医护兵等六个参战军兵种的画像。

经过牌坊,记者来到一座绿瓦红柱的六角纪念亭前。亭里的白色纪念碑为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所立,碑上刻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烈士永垂不朽”。纪念亭横梁上是十一幅油漆彩画,栩栩如生地描绘着中朝两国人民和军队风雨同舟、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绕过纪念亭,拾级而上,小广场上挺立着一尊14米高的威武的志愿军铜像。铜像的底座由大理石砌成,正面用朝文镌刻着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写的碑文:“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旗帜下用鲜血凝成的朝中人民的友谊万古长青!”

记者继续拾级而上,来到了烈士墓前。一座座圆形白色坟墓排列得整整齐齐,除3个无名烈士外,每个烈士墓前都有一块刻着名字的石碑。每个墓旁都栽有一株中国东北黑松,据说,朝鲜并没有这个树种,这是当年特地从中国移来的。在这些烈士中,有三人是新华社记者。

墓地前排正中是一座较大的坟墓,大理石碑上刻着“毛岸英同志之墓”,碑旁是毛岸英烈士的半身花岗岩雕像。我们站在墓前,深深地三鞠躬。工作人员介绍说,碑前原为毛岸英烈士的遗像,后来根据金正日同志的指示,在墓前安置了半身石像。


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旧址陈列着当年用过的电话

鲜血铸友谊

为了见证中朝两国用鲜血凝成的友谊,铭记志愿军的光辉业绩,缅怀长眠于朝鲜的烈士英灵,朝鲜政府于1959年10月25日在风景秀丽的平壤市牡丹峰北麓修建了友谊塔,在平壤市中心的朝鲜祖国解放战争胜利纪念馆内开设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厅。几十年来,朝鲜党和政府为安葬志愿军英烈遗骨,在全国各地建起了大大小小近百个志愿军烈士陵园和墓地,并多次对烈士墓进行改建。每逢清明、中秋和10月25日志愿军赴朝参战纪念日,各地党政机关、人民军和学校总要到志愿军烈士陵墓前敬献花圈,不少朝鲜人也会自发地前来献上一束束鲜花,表达对烈士的深切悼念。朝鲜同志说,桧仓志愿军烈士陵园是由金日成同志亲自发起建设的,他还多次指示要管理好,使之成为永久的纪念。据介绍,桧仓郡城市经营事业所专门有烈士陵园作业班,专职负责陵园清洁美化。烈士陵园的山下是桧仓的一所中学。学生们告诉记者,他们都知道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事迹,经常自愿组织起来去陵园打扫卫生。

告别了桧仓志愿军烈士陵园,记者的心情一直很激动。中朝两国人民在共同反对侵略的战争中结下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中朝友谊长流不息有如鸭绿江水,万古常青似长白山松。中国人民志愿军,历史永远不会忘记!


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

另据《世界知识》2004年12月29日文章

环球视野:在朝鲜瞻仰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

作者:余夫

2003年清明节,我们从平壤出发,驱车前往桧仓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为志愿军烈士扫墓。桧仓郡地处朝鲜平安南道,距平壤市约130公里。1951年9月底,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由朝鲜江原道伊川空寺洞移师于此,直至 1958年20月22日撤离,志愿军领导机关在桧仓郡整整驻守了七年时间。1954年秋,经党中央批准,在桧仓郡距离志愿军总部不远处的山丘上修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

平壤到桧仓的路程多是山区土路,出平壤向东在公路上行驶半个多小时经过江东郡时,陪同我们的朝鲜同志说,江东郡是连接朝鲜东西边界的战略重镇,这条公路也是主要的交通枢纽,由于经济困难,从江东郡往东就没有修公路了。

车出江东郡,在一个岔路口,我们驶往通向山里的另一条土路。路渐渐坎坷,车左右摇晃起来,路上的碎石溅在车底盘上爆出一阵噼噼啪啪的响声。我紧紧抓住安全把手,从车窗向外望去,前面的山路盘旋缭绕,上下翻飞,险峻之极。不知绕行了几曲几弯,车驶进一个山坳里。几十座低矮的村舍建在缓坡之上,一律是白色的墙,黑洞洞的窗口,房顶压着片片灰色的薄石片。村舍前面是一大块平地,足有四五个足球场大小。一头老黄牛拉着犁在慢悠悠地耕地,几名妇女跟在后面一边撒种一边拾地里的石头。村舍旁是几块很小的菜地,绿油油的,十分醒目。

在山坳我们稍作停留后,车又经过了几个较大的城镇,好不容易走完了这段崎岖险峻的盘山路,终于到达了桧仓郡。


郭沫若为志愿军烈士陵园题词:浩气长存

参观志愿军总部

像朝鲜许多山区的城镇一样,桧仓郡坐落在一片较大的山坞里。城镇不大,一条狭窄的街道辗转穿过城区,道路两旁挤满了参差不齐的建筑。我们没有在城区内停留,直接赶往位于桧仓郡后山旁的志愿军总部。

志愿军总部是1951年9月底移师桧仓的。此前,志愿军总部指挥机构随着战局的发展和战役进程的调整也在不断地变换地点。1950年10月25日至12月底在朝鲜平安北道北镇大榆洞;1950年12月28日至1951年2月底在朝鲜平安南道成川君子里;1951年3月初至4月8日在朝鲜江原道金化北上甘岭;1951年4月9日至9月底在朝鲜江原道伊川空寺洞。可惜,上述志愿军总部指挥机构和战场遗址现今已不存在了。

志愿军总部在桧仓郡驻守的七年时间里共建有两处办公地点。一处就是我们眼前的志愿军总部洞库指挥所,另一处是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后在城区另建的志愿军总部和志愿军政治部。

在讲解员的引领下,我们沿着台阶登上了山脚下的一处高地。这是块长百余米、宽约50 米的长方形小广场,水泥铺砌的地面边缘用1米高的树墙围着,周边零星种植了一些花草,环境还算整洁幽静。临山的一面有一个很小的水泥筑成的洞口,距离洞口左右不远处各建有一座小平房。讲解员告诉我们,这个洞口就是志愿军总部洞库指挥所入口,它的前身是一处废弃的矿洞,两边的小平房就是志愿军首长平时休息的地方。我诧异:这里竟然没有志愿军总部的任何标识和简介,如果不是专程来这里参观,如果没有朝方人员的介绍,有谁会知道这里曾是当年威震世界、指挥千军万马以劣势装备打败“联合国军”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指挥所。我心中的不解油然而生,请教陪同我们的朝方人员,得到的回答是“为了保密。”


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纪念碑

我是抗美援朝战争历史的痴迷者。我曾无数次地把那场战争“拉”到眼前,认真而执着地解读她辉煌的历史,也渴望在朝鲜这片土地上,在先辈们战斗过的地方,研观其生动鲜活的各个细节,感怀志愿军将士那吞吐风云、俯仰天地的气魄和魅力。

在志愿军首长休息的房前,讲解员作了极其简洁的介绍后让我们到室内参观。这是面积约十平米的两居室,外间是办公室,里间是卧室,卧室连通洞库指挥所。房间的陈设很简单,除了一部老式电话机是当年志愿军首长使用过的以外,其他物品都是后来添置的。让我感到不解的是在房间墙壁上挂着的画像,不是彭德怀或杨得志或杨勇司令员,而是朝鲜领袖金日成主席和金正日将军。

沿着100多米长的坑道进入志愿军作战指挥室,只见180平方米的大厅内,几张办公桌成“T”字形摆放在正中,两部老式电话机放在一旁,一幅金日成主席与彭德怀将军侧面的合影照片和一幅标识上甘岭战役的朝鲜地图分别挂在两面墙上,整个大厅显得空空荡荡。这与我们以往参观的任何一处介绍朝鲜革命的史迹地和战迹地图文并茂的陈列,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和鲜明的对比。

从志愿军洞库指挥所出来,我们来到了与之相邻的志愿军总部俱乐部。这是一处典型的中国北方建筑,占地600多平方米,由志愿军两个工兵营用—个月的时间建成的,是总部召开大会和观看慰问演出的场所。俱乐部的内部陈设也极为简单:地上摆放着几排木凳,墙上挂着一幅志愿军回国时金日成主席在平壤火车站欢送的照片,主席台上方悬挂着金日成主席和金正日将军的画像。我们观看稍许就离开了。当我问及志愿军在桧仓郡城区另建的总部和政治部驻地时,陪同的朝方人员告诉我们,志愿军撤离朝鲜后,原总部的楼房就成了桧仓郡党委办公楼,原政治部也成了桧津中学的校舍。我原本是想到那两个地方参观的,现在看来意义真的不大了。


志愿军烈士墓,每个墓碑前都立着牺牲战士的姓名

缅怀志愿军英烈

“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在距志愿军总部约1公里的山丘之中,1954年下半年开始修建,1958年初完工,占地面积九万平方米。共有包括毛岸英烈士在内的134名中华儿女安息在这里。1958年2月7日,周恩来总理率中国政府代表团专程到这里瞻仰了烈士墓。迄今为止,已有170多个中国代表团来此进行过悼念活动。

当我们沿着237级台阶筑成的陵道缓步而上,一道飞檐翘角、琉璃瓦顶的陵门展现在面前,门楣上刻着郭沫若手书“浩气长存”,背面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各军兵种的军人画像。过陵门是一座碑亭,四角微翘,绿檐红柱。亭中丰碑矗立,正面刻有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烈士永垂不朽”,背面是抗美援朝战争简介;碑亭雕梁画栋,梁枋的四面是黄继光、杨根思、邱少云、罗盛教等英雄的画像,栩栩如生。碑亭后威严屹立着志愿军战士雕像,总高7.5米,像高3.3米,为红铜塑制。像基前面有和平鸽,并刻有“和平万岁”;左右两边分别是郭沫若和彭德怀手书题词。郭沫若的题词是:“中朝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结晶,在保卫和增进人类幸福的崇高事业中,将永远放射着灿烂的光芒!万岁千秋,长垂不朽!”,彭德怀的题词是:“中朝两国人民共同努力,奋不顾身地抵抗了帝国主义的侵略,烈士们鲜血结成的友谊是永远光荣的!永垂不朽的!”雕像后面是两组反映志愿军战斗和中朝友谊的大型群雕,形态逼真,意义深刻。


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

沿着群雕后面的石阶而上就到墓地了。115名党员、16名团员和3名无名烈士的坟茔整齐地安放在134棵青松下,前面最大的一座安葬着共和国主席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烈士的忠骨。大理石上镌刻着郭沫若题写的“毛岸英同志之墓”七个大字,墓碑的背面是他的生平简介。1986年10月25日在志愿军赴朝作战36周年纪念日,由朝鲜平壤万寿台艺术创作社雕刻了岸英同志的半身石像矗立在墓旁。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长眠在这里的志愿军先辈们敬献了鲜花,并列队鞠躬志哀,尔后绕行陵园一周,瞻仰了烈士墓。

利用在陵园小憩的间隔,我们和桧仓郡政府的两位同志聊了起来。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桧仓人,其中一位年长者向我们讲述了自己与志愿军的亲身经历。

“我从小在这里长大,那时朝鲜非常贫穷,缺吃少穿。记得小时候经常和一大群镇里的孩子到志愿军总部去看演出,饿了就到志愿军食堂吃饭。志愿军吃饭时十来个人围成一圈,其中一个人读报,其他人边吃边听。当时志愿军纪律非常严明,毛泽东指示志愿军只能用朝鲜的水,不能动用朝鲜的一草一木。为了救济我们,志愿军每顿都吃稀饭,后来又搞戒烟运动,把节余下来的粮食发给老百姓。1957年,当时我的父亲在矿上工作。一天下班时父亲因胃病倒在路上,是志愿军战士发现后用担架抬到志愿军医院救冶的。”

“我今年已经60岁了,本来应该退休了。但是,现在有我这样经历的老人不多了,我要把志愿军的事迹讲下去,讲给志愿军的后代,也讲给我们的后代,教育他们不能忘记志愿军,让中朝鲜血结成的友谊世代相传。”

“现在,美帝国主义说还要和我们打一仗,我们相信中国人民解放军还会像当年志愿军一样,帮助我们打败美国鬼子。”

分别时老人激动地握着我的手说:“请中国同志放心,陵园的7000棵青松可以作证,为了中朝友谊,我们会好好管理好志愿军烈士陵园,只要朝鲜人民在,烈士们的坟墓也同在!


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旧址


志愿军烈士

妙香山

妙香山——悠闲世外 (国家领导人休闲避暑胜地)

游览景点:妙香山国际友谊馆(不允许拍照)、普贤寺(朝鲜最古老的寺庙之一)


妙香山的地理位置

地理概况

朝鲜半岛上多山,北方有五大名山,为首的便是我们熟知的白头山(长白山朝鲜境内一侧名称),还有金刚山、妙香山、七宝山和九月山。五山中唯“妙香”名字最好听。

妙香山位于朝鲜西北部,横亘于平安南道、慈江道和平安北道的交界处,是朝鲜著名的旅游胜地。它因山势奇妙、神秘,山上侧柏散发着清香而被称为妙香山。妙香山距平壤只有150公里。山中苍松翠柏密布,溪流瀑布众多,还有古老寺庵散落其间,这里是朝鲜国家领导人休养避暑胜地。向有“三千里锦绣江山皆名胜,未见妙香山莫谈景”之说,自古被誉为朝鲜八景之一。

妙香山东西、南北距离各为28公里,方圆128公里,面积375平方公里,有几座并肩屹立的山峰海拔在1500米以上,最高峰为毗卢峰,海拔1909米,是朝鲜半岛西海岸的最高峰。著名山峰有卓旗峰、圆满峰、千台峰、千塔峰、香炉峰、五仙峰、法王峰、七星峰、元万峰等。

为了保护妙香山的生态环境,朝鲜政府不仅不允许方圆100多公里内有任何工业项目,就连发现的一座高品位的金矿也放弃了开采。


妙香山

历史沿革

妙香山素称沸流山、太白山,因山势奇妙,漫山馨香,景致佳绝,自11世纪以来被称为妙香山。


自然环境

上元洞

妙香山生长着1170多种植物、33种兽类、 133种鸟类和20多种鱼类。年平均气温为8.3℃,1月份平均气温为—10.5℃,8月份平均气温为23.7℃,年平均降水量为1308毫米。这里四季景色各异,春暖花开,夏绿盎然,秋色斑斓,冬雪茫茫,尤以秋天红叶满山最为壮观。

妙香山有多条登山路径,其中最短的路径是上元洞线,登山线路全长55公里。妙香山的上元洞、万瀑洞、毗卢峰风景美妙,目前被选为登山项目。登山道路设有既与自然风景相得益彰,又便于登山的安全设施和休息处。


万瀑洞

妙香山瀑布颇多,天神瀑布气势壮丽动人,170米高的散珠瀑布俨如白雪纷飞,龙渊瀑布像青龙腾空,还有万瀑洞瀑布、金刚瀑布、序由瀑布、游仙瀑布等。著名的武陵瀑布从斜插在山中几十米的大岩石上飞流直下,撞击在大盆似的石槽内,往上喷出十多米高的水柱,然后划成巨大的半圆,直泻千丈悬崖之下,蔚为壮观。


万瀑洞

妙峰山峰顶终年云雾缭绕,山中有雄伟的岩石、深邃的峡谷、陡峭的悬崖、清澈的流水和美丽的瀑布,古木参天,满山遍谷郁郁葱葱。


文物古迹

普贤寺

妙香山先后有过360多座庙宇,如今规模最大的是建于公元1042年(高丽时期)的普贤寺。

这是以24殿阁组成的朝鲜名刹,原本是华严宗的一座寺院,后改为曹溪宗(禅宗)的一处福地,在朝鲜佛、法、僧界享有很高地位。现在还保存着《八万大藏经》全套刻。


普贤寺

寺前有冷杉、海松、水曲柳等多种树木。寺内主要建筑物有大雄殿、万岁楼、解脱门、天王门以及一座四角的9层塔、一座八角的13层塔。大雄殿的墙壁很高,歇山式屋顶,仿流线型的粗腰房柱,神妙雕塑的装饰,显得和谐、端庄。殿内保存着13世纪刻印的6780卷佛教大经典,八角13层的石塔就在此殿前面。万岁楼上保存有李朝时期500多年的政府日志《李朝实录》,是朝鲜的宝贵史料。

普贤寺是朝鲜五大寺院之一,在朝鲜战争时期曾被美国飞机炸毁,现在的寺院是战后重新修建的。

步入普贤寺大门,见到古木参天,宏大的殿阁掩映其间。普贤寺共有24处殿阁,每座殿阁大门上方,都挂着用中文书写的横匾:“天王门”、“万岁楼”、 “解脱门”、“大雄殿”、“万寿阁”等等,足见中华文化对于朝鲜的影响。


上元庵

在散珠和龙渊两大瀑布飞泻的岩盘上,坐落着著名的上元庵。此庵建于高丽时期(公元918~1392年),后遭毁坏,现在的这座老庙是1580年重建的。庵内有一棵盘根错节的老菩提树,树旁有一块打糕石,东边近处竖立着一块龙角石。上元庵楼台殿阁,古朴幽雅,与周围的自然景色十分和谐。


下毗卢庵

金刚庵


国际友谊展览馆

国际友谊展览馆

朝鲜著名的国际友谊展览馆就坐落在妙香山,这里展示了世界许多国家、组织及其个人向金日成和金正日赠送的21.3万余件礼物中的一部分。其中,属中国的赠品数量最多。其中还有中国政府赠送的金日成蜡像和前苏联政府赠送的一节火车专列。

国际友谊展览馆由金日成国际友谊馆(本馆)和金正日国际友谊馆(别馆)组成,前者比后者大,均为多层大型朝式建筑,远看似木结构,其实为混凝土建筑。展览馆的整座大门竟然都是黄铜铸成,重达16吨,这扇门是电动的。而入内仿佛是一个富丽堂皇的宫殿。

馆内禁止拍照与喧哗,内有升降电梯和自动扶梯,展览厅众多,整洁且富丽堂皇。室内常年恒温控制为20℃,相对湿度50%。有地下展厅,馆内由讲解员带领参观与讲解。


服务设施

清川宾馆

妙香山地区目前有两家宾馆,分别是香山宾馆(特级)和清川宾馆(2级)。有专门通往平壤的高速公路,并建有金日成和金正日的疗养别墅,不对外开放。


香山宾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