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发了防治甲流的小册子,不料却有家长不买账:甲流防治小知识随便就能弄到,为何还要学生掏8元钱买本书?教育部门此举有借防治甲流之机敛财之嫌。(11月12日《华商报》)

大家还记得否,几天前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的话“这些年教育乱收费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现在正逐渐淡出教育发展的历史舞台”,引起民众一片质疑,认为其是在放卫星,忽悠民众。想不到更巧合的是王副司长的话才说完,就出现了已经淡出历史舞台的乱收费,不能不说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在王副司长的口中,我国教育由来已久的乱收费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大家仔细看措辞,是“已经解决”而不是“基本解决”之类,那就是说我国教育中已经不存在乱收费问题了,那学校强迫学生购买本可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防治甲流小册子是什么?属于乱收费吗?按照王副司长的意思,乱收费已经淡出了历史舞台,那此种行为就不是乱收费,而是合理、正当的收费了,怪不得学校敢如此正大光明的强制学生购买,原来是得到了教育部的“撑腰”。

如今甲流横行,人心惶惶,可是却有不少人把甲流当成了能发财致富的“唐僧肉”,如借防甲流之名买假药、劣质口罩等,大发国难财,引得一片口诛笔伐。但有更让我们想不到的,学校也把甲流当成了一次“正收费”的时机,兜售防治小册子的学校是一个,让学生强制购买防甲流药,如果不买连校门都进不去的河南苟堂学校也抓住了“商机”。

学校本是教书育人,培养高尚道德之所,如今却变成利用权力强迫向学生敛财的“盈利机构”,这样的学校能把教学放在第一位,尽心尽职地位学生的成才服务吗?显然是不可能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长期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学习,还可能使使原本纯洁的学生沾满铜锈臭。学校虽得到了一时的小利,付出的代价却是众多学生的前途与未来,搭上的还有整个中国教育,真可谓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估计王副司长看到了这则新闻,会后悔当初自己的“豪言”,我们有句话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乱收费究竟是否已经淡出了历史舞台不能光靠某些个人臆断就能判定的,只有靠事实说话才能让民众心服口服。在这场乱收费淡出与学校借甲流敛财的碰撞之中,显然王副司长的“淡出”结论被打败了,那个“看上去很美”却薄得像张白纸的“淡出谎言”也被轻易戳穿了。

结论虽被打败,但希望王副司长千万不要气急败坏,将怒气撒到到这些学校身上,而是应该好好内省一番“淡出”结论究竟是如何得出的,以免日后再次遭遇类似的尴尬。其实要想真正地摆脱这样的尴尬,最好是放下那些所谓的政绩与面子,将问题公之于众,重整旗鼓,与民众携手一起将乱收费问题彻底解决,使其真正淡出历史舞台,既是您个人之福,也是民众之福。

' />
11月10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做客人民网时表示,从2006年到2010年,国家投入1600多亿元用于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政策。这样一来,义务教育阶段的收费项目很少,而且必须得到有关部门批准,教育“乱收费”已经得到解决。

在坊间,教育乱收费被称为“嗜血的蚂蟥”,鞭之不去,公众对此啧有烦言。2004年,有教育专家保守估算,10年来我国教育乱收费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2005年9月,国家发改委公布全国价格举报的6大热点,教育乱收费位居榜首。时任教育部部长的周济一度怒斥,“哪个学校出现了乱收费问题,要撤销校长职务!”

在这样的背景下,若教育乱收费现象得到解决,自然大快人心。问题是,“已经解决”的论断有什么数据支撑或者事实依托吗?

这一论断的重要依据是国家投入1600多亿元用于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政策。但是,国家投入与乱收费之间是必然的因果关系吗?笔者以为,投入多,并不代表乱收费就不存在,投入再多,如果没有制度约束和舆论监督,没有严厉打击的决心和举措,那么乱收费就不会自行瓦解。

笔者说教育乱收费仍未解决,是有依据的。先看统计数据——今年6月24日,国家审计署审计报告显示,2006至2007年,一些教育部门和学校违规收取择校、补课、赞助等费用5.02亿元。前几年,全国共派出检查组5.6万个,检查各类学校87.6万所,共查处违规收费案件1.9万件,受党政纪处分5931人,累计清退违规资金达13.2亿元。这些数据说明相关部门治理教育乱收费决心之大、力度之猛,效果之显著,但也恰恰说明乱收费之严重。

再看事实依据——今年4月,教育部、国务院纠风办、财政部、审计署等七部委联合下发《澳门黄金城:2009年规范教育收费进一步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另据中新社10月12日报道,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委发出通知,部署开展全国教育收费专项检查工作,并指出,教育乱收费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如果教育乱收费问题已解决,各部委何必如此大费周章?

此外,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对教育乱收费仍是苦不堪言、压力颇大。

基于此,笔者认为,轻言教育乱收费已解决,有三重危险:一是说明相关官员对民瘼民情不是很了解;二是有可能使相关部门放松对教育乱收费的打击和整治;三是那些正在或想要乱收费的部门、学校可能暗自庆幸,可苦了家长和学生。

因此,在没有足够的数据和事实依据之前,还是别轻言“教育乱收费已解决”。

' />

资料图片

?

教育部官员称教育乱收费现象已得到解决。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在接受采访时称,从2006年到2010年,国家投入1600多亿元用于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政策。这样一来,义务教育阶段的收费的项目很少,而且必须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教育“乱收费”现象已经得到解决。(11月11日 《人民日报》)

国家统计局一项最新调查显示,高昂的教育费用已成为有适龄子女居民家庭中一项沉重的负担,有七成的家长觉得难以承受。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部官员还要信誓旦旦表态称“教育乱收费现象已经得到解决”,肯定会引来不少争议和质疑。然而,我却认为教育部官员的说法是真实的、客观的,是经得住考验的;甚至我更进一步认为,中国的教育乱收费现象不是“已经得到解决”,而是早就全部消失了。为啥?有事实为证——

教育“乱收费”早就换上了新马甲。体检费、保险费、补课费、教辅材料费、作业批改费、赞助费、捐资助学款……有了这些千奇百怪的新马甲,各个学校收起钱来就理直气壮多了,没有一个学校承认自己是“乱收费”。可以说,为了给“乱收费”换一个体面的新马甲,某些教育工作者可谓是绞尽了脑汁。费还在收,但名字已经变了,已经不再叫“乱收费”了嘛。

教育“乱收费”已经“被自愿”了。举个例子吧:重庆市铜梁县有孩子读小学要交9000元“教师节慰问金”。学生家长反映至县教委后,被告知“要退钱就必须退人。”该县教育局局长赵品银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称,确有家长缴纳“教师节慰问金”一事,但均属自愿,这是其碰到的第一例反悔的。学生家长就这样“被自愿”了——家长热烈拥护的收费,应美其名曰“家长自愿费”才对嘛,怎么能叫“乱收费”呢。

有的教育“乱收费”有“红头文件”撑腰。人民网曾采访专家分析造成义务教育乱收费的原因,其中有一条——“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弥补预算教育经费的不足,利用当地的‘土政策’,发红头文件,向学生收取费用,部分钱用于教育经费,部分钱甚至用在别的地方”。政府出面、红头文件保驾护航,谁敢说这是“乱收费”?这分明是有组织、有纪律、有秩序地“合法”收费嘛!

' />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在接受采访时称,从2006年到2010年,国家投入1600多亿元用于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政策。这样一来,义务教育阶段的收费的项目很少,而且必须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教育“乱收费”现象已经得到解决。(11月11日《人民日报》)

这位教育部官员的说法也有一定道理。只要政府投入到位,会打消掉学校以乱收费牟利的冲动,再加上收费项目的严格审批,理论上将不存在“乱收费”问题。

然而,前一段时间,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联合下发《澳门黄金城:开展全国教育收费专项检查的通知》,从10月15日起,持续两月在全国开展教育收费专项检查。对发现的性质严重、典型的违规收费问题将公开曝光。七部委既然联合下发查处“乱收费”通知,显然不会“无的放矢”,姑且不论“乱收费”情况哪些地方严重些、哪些城市较轻,但肯定是存在的。否则,七大部委兴师动众联合发文、严厉强调这一问题,难道是在打空靶子吗?就笔者所在地区,亲朋好友里面也有子女在今年新学期入学的,客观地说,一些重点学校的“择校费”一分钱也没少,不知道这个“择校费”算不算这位官员眼中的“乱收费”。

官员有权对自己主管的工作和职责进行解释,或者对民生领域的某些问题进行结论性评价。但来自官方的评价终归有诸多局限性,也会因为种种客观条件所囿而“失真”。至少,就教育“乱收费”是否已得到解决的问题,这位官员的结论就完全与民众感受“不靠谱”。

教育“乱收费”问题已根深蒂固,与教育机制有关,也与主管部门处置不力有关。解决这一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做为行政主管部门,还是应该多了解些真正的民意感受。无论是官员所在地的学校,还是外地的情况,都应该详细掌握,才能避免说出一番与实际不符的话来。说到底,对于乱收费问题是否解决,最有发言权、最有评价权的是社会公众,而不是直接负有责任的主管部门。

' />
对于王副司长的这番结论本身,笔者觉得并没有多大的问题。因为这些年来,教育乱收费现象即使没有完全根除,也确实得到了有效遏制。但王副司长的这一结论之所以还会引起诸多质疑与反感,其中一个最为主要的原因,应该在于如今很多乱收费已有了一个新的马甲,那就是“被自愿”缴费。

实际上,无论在媒体报道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能看到一些家长们“被自愿”缴费的情况。从上幼儿园开始,到上小学、上初中以及高中,几乎每一个环节,都存在学校本身没有收费的要求,但诸多家长总是积极、主动找到学校,要求“自愿”缴纳择校费、赞助费等各种费用的现象。如今很多家长普遍担心的问题,不再是学校的乱收费,而是学校不收自己的费。

不难发现,在这种局面中,无论是义务教育,还是各地的“一费制”要求,都已经在众多家长纷纷“自愿”缴费的行为面前失灵失效。之所以如此,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如今各地的教育资源尤其是中小学教育资源,存在着不平衡。

由此来看,虽然如今教育部方面宣布教育“乱收费”现象已经得到解决可能确实是一个事实,但教育领域依然还有一些比解决乱收费更为紧迫更为重要的任务需要去做,那就是在最大限度促进教育整体、健康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教育资源尤其是优势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不能任由广大家长在所谓“自愿”缴费的马甲下,继续承担教育资源失衡造成的负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