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澳门黄金城赌城:|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由舌尖美味想到世界经济

2014-06-09 07:30:42?卢周来?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时下,《舌尖上的中国》正在热播,再度引发澳门黄金城:中国饮食文化的热议。

如果只是呆在国内,可能很难想象自己对中国饮食的热爱程度。十多年前,我随团到希腊访问,在连续几天面包、酱汤加烤肉后,我向领导小心翼翼地提出请求:“能否请假出去吃一次中餐?”领导非常为难道:“据我所知,整个雅典城就两到三家中餐馆,靠近市中心。价钱死贵且不说,从这里来回一趟外加用餐可能得两小时以上。”我正垂头丧气走开,遇到一位同事,问怎么回事,我顺口就说“想提前回国了”,结果换得一顿挖苦:“才几天,好像阔别祖国几年似的。”我辩解道:“我吃不惯这里的饭菜,我平时最爱吃农家小炒肉下米饭!我希望这里的中餐馆像北京的麦当劳一样多。”同事一阵爆笑。

后来,有出版社推荐一本书名为《吃遍世界看经济》的书要我写书评。作者榊原英资是一位因国际经济事务经常出国而几乎吃遍全世界的日本学者式官员。平常人至多可能会把“吃”作为一种文化,而我读后才知道:饮食的后面,还能“品”出世界历史尤其是世界经济重心的变迁。

我原以为中国饭菜是一种适合中国人的“地域性饭菜”,而事实上,中国餐与法国餐和土耳其餐一起,是世界三大美食之一;而“中国餐”更是位列三大美食之首。究其原因,并非只是因为中国本土“大厨”们一代代努力尝试做出美味的产物,而是因为至19世纪初期之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开放最包容的经济重心的一种结果。历史上的汉、唐、宋、元、明以及清早期,中国都是世界经济中心,加之中国文化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也因此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于是,南方的大米,北方的稗子、小米和大豆,西域的小麦以及制面技术、中南美洲的辣椒等等,都随着南来北往的商人与官员交汇于中国,这使得中国菜采纳了许多其他民族的饮食文化,因而适应了世界上的大多数人们的口味。更有趣的是,也因为中国是全球经济中心,要迎接来自于世界各国商人与官员,于是,中国在汉代就有了世界上最早的“外用餐文化”以及最早的“餐馆”。看来,不仅中国人爱中国饭菜,而且在世界史上,中国饭菜曾经是世界餐桌的中心!

麦当劳在中国的流行,有人认为是“快餐文化的入侵”,至多还认为这种“快餐文化”适应了当今社会的快节奏与高效率。而实际上,也是倚重于“经济”这种“硬实力”。

西方快餐文化是美国“大规模标准化流水线”的“福特生产方式”产物,是一种“工业化饮食”。与中国传统式饮食相比较,“食品工业化”对人类健康、环境与社会都造成了系统性伤害。比如,在有限的空间里饲养大量动物,如果不采取措施就有可能传染病蔓延。为了防止疫病蔓延而使用农药以及抗生素,这些物质被动物们摄取,然后又被食用这些动物的人们摄取,极大地损害了人类的健康。再比如,对牛、羊、鸡、猪等动物的机械化集体屠杀,使得人们对生命越来越淡漠;而中国传统式饮食方式中,“虽然有时也会宰食它们,但是就像宰杀宠物那样,总有一种悲伤和虔诚的感情。”的确,在我小时候,我家养的大黑猪是我的亲密伙伴,宰杀它时我全家人都很悲伤!

然而,就是这样一种不健康的“快餐文化”,今天竟然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区高速扩散开来,其背后的深层动因就是因为今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经济强势!西方人为了扩展其贸易,甚至不惜使用坚船利炮,同时也把他们那种仅把“吃”当做一种生存与贸易手段而非“文化”的快餐推向了世界。所以,“麦当劳在中国的盛行”,更多是因为“麦当劳”所代表的全球实力最强的西方对东方的经济征服。

如果世界从此就由盎格鲁撒克逊民族那种“难吃又不健康”的饮食一统天下,那未免太悲观了吧。好在我们今天还能看到乐观的未来:因为随着中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中国饮食文化正重新返回世界餐桌的中心。比如就在法国巴黎,几乎所有著名的旅游点上都增加了中文说明,中餐馆之多应该不少于北京麦当劳的数量,且中餐馆里一般都有辣椒炒肉。吃不惯西餐的中国人到欧洲,再也不会像我当年因为很难找到中餐馆而郁闷了。

卢周来(经济学者)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澳门黄金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