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澳门黄金城赌城:|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星闻码头 > 正文

“舌尖”上的众口难调

2014-05-20 08:21:07?梅明蕾?来源:长江日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舌尖上的中国》,作为一档介绍我国美食生态的大型节目,显然一开始即获成功,否则,也不会时隔两年继《舌尖1》后又乘势录制开播《舌尖2》。但未曾料想《舌尖2》播出几集后,竟遭到网友激烈吐槽:某些段落和人物身份涉嫌造假,某些场景涉嫌摆拍,众吃货也评价口感不敢恭维乃至败了胃口,如是云云,不一而足,令编导人员穷于招架,颇扫兴致。

虽为吃货,两季《舌尖》播出以来,也曾零星地看过两三集,故留下的印象甚为粗浅。总体评价 “说得过去”,即不似追捧者形容得那般天花乱坠,也并非吐槽者贬损得几乎一无是处。我之“中庸”,自以为与圆滑无涉,而感觉确有些意思尚要表达。

抛开纪录片中的所谓硬伤(如抄袭、造假等等),节目中许多关键的旨趣其实都大可商量。《舌尖1》似更着力于形而下,美食就是美食,“能指”就是“所指”,各地著名大菜佳肴的色香味形连同烹制过程一一直接端出,世人开眼,老饕欢欣;其受欢迎或更因我国民离吃不饱肚子的历史并未远到哪儿,“以食为天”的情结依然坚固而恒久。

到了《舌尖2》,指向发生了变化,至少编导们在标榜“人文多过美食”。于是我们果然见识到寓美食于故事、于节令、于自然、于民族特性之中的尝试,虽然这些尝试有时不免浅陋、粗糙,但你还是难以否认个中新意和追求。我认识的数位中老年文化人,甚至还对这样的旨趣加以追捧。不是吗,如果仅仅从美食到美食,《舌尖》系列又与当下充满电视的如“美女私房菜”、“天天饮食”、“满汉全席”一类制作有何差异。

好吧,让我们把“人文”暂且放在一边,仅就美食谈美食,难道同一旨趣的点赞者间就没了冲突?一些营养专家立马就对《舌尖2》中的“原生态”美食发出警示:土法采野生蜂蜜,难保不含有毒生物碱;古法木榨菜籽油,芥酸含量很难控制等等。此外,我也相信讲究、挑剔一点的家庭主妇,对片中绘声绘色讲述的千般美食,会有自己的成见。

说到美食,我们观察到,这其中也关涉人生观。记得数年前,以洪昭光教授为首的一批养生保健专家大获追捧,全国巡回宣讲的养生保健秘诀四下里传扬。洪教授“健康长寿”的价值取向不言自明。但他这一套在专栏作家、美食家沈宏非先生那儿却不被待见。沈先生的大意,仅仅为了长寿,这个不宜多吃,那个不宜少用,处处有禁忌,时时不自在,那个长寿,不要也罢。

其实说到底,《舌尖》系列乃一文化传播媒介。文化这玩意儿,本来就含量丰富,边界模糊,见仁见智。好的文化传播行为,技术因素除外,更强调宽容、真诚和推己及人。在这里,传方、受方莫非如是。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澳门黄金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