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朝令夕改的政策有损政府公信力
www.fjnet.cn?2011-09-05 07:29? 青红皂?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又到开学时,广东的中小学校长们的办公桌上“例牌”又会出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澳门黄金城:“学生减负”的红头文件。校长坦言,之所以年年发,皆因年年做不到。与之相对的,就是近期频频涌现的“短命”政令:只执行了9天的江门“禁狗令”、8天即被叫停的“征收房产加名税”;还有近期屡屡出台又“落不了地”的行政令:“挂号不超10分钟”,“关舱门半小时内必须起飞”……政令频出,却落得个朝令夕改,或“执行不了”的尴尬。专家指出,政令要慎出,与其让政令“走过场”伤己伤众,不如承担让老百姓催促解决的时间压力。(9月4日羊城晚报)

在当前社会问题增多的情况下,政府灵活的制定各种政策,回应民众的利益诉求,解决社会问题,无疑是政府提高行政能力,重视民意的表现。但政策制定的“速度”必须以政策制定的合理性为前提。不具有合理性的政策,制定的速度越快,执行的速度越快,带来的损失就越大。并且,政策制定的不合理,没经过实际调查,不具有现实基础,还可能使政策的执行“瘫痪”,既浪费了资源,又损害了政策的公信力。

是什么让政策制定不合理,最好不得不在群众的呼声中修改呢?其一,时间的仓促,让政策制定缺乏必要的实际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缺乏必要调查的政策是闭门造车,造成失误在所难免;其二,政策在制定过程中,缺乏对民意的掌握。政策制定的部门,都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仅仅依赖专业知识,而不对民意进行了解,最终可能因民众的反对使政策流产。

毫无疑问,政策制定的灵活性,与法律相比,是其优势。但是政策变动太快,让老百姓感觉到无所适从,有损政策的公信力。很可能,即使是制定出很好的政策,科学合理,能够惠民,但因为公众的对其不信任,拒不执行,或者敷衍塞责,也就有了可能。毕竟,很多公众认为,在形势不明朗,政策说不定十天八天之后又会改变的时候,“静观其变”往往成为理性的策略。然而这种“静观其变”,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增加了社会上的不信任。

因为,政策的制定,要有快有慢,不能急于求成。在政策制定前,多走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多问政于民,倾听民声,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政策,才能让政策既惠民,又提高政府合法性。

责任编辑:林雯晶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