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新华网看到两篇文章:肖鹰的《我为什么否定网络文学》与王晓华的《肖鹰对网络文学的看法纯属歧视性批评》。如把两篇文章结合起来阅读,会觉得很有意思。肖鹰因否定“网络文学”引起王晓华大骂,而王晓华的批评却漏洞百出。下面,先来看看这两人主要观点。
肖鹰(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不存在“网络文学”而只有“网络写作”,所谓“网络文学”是“前文学”,没有经过准入程序,不能称之为文学,而“文学”观念具有先天的精英文化意识。"郭敬明"是消费文化的反精英写作的代表,它的畅销,并不是流行文学的奇迹,而是消费文化的奇迹。
王晓华(深圳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肖鹰的精英意识驱使他对边缘文化、边缘人物、边缘精神做出歧视性评论。纯文学不过是种想象,以纯或不纯裁定文学与非文学不过是为展示权力寻找借口。纯文学不过是种想象,以纯或不纯裁定文学与非文学不过是为展示权力寻找借口。
肖鹰只是从“文学”的概念中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本无可厚非的,王晓华却以“鸡蛋里挑骨头”的态度进行抨击,而很多观点是经不起推敲的。肖鹰认为文学就是纯文学,它是有规则和水准的。而王晓华却认为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纯的事物,正如没有纯水、纯人、纯金属一样,也没有纯文学。王晓华的论断是非常荒谬的,肖鹰只是提出文学概念里的一些特质,或者对于“什么是文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而王晓华却以物理学的角度认为不存在纯文学。其实,“纯文学”的概念是在比较中提出的,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王晓华否认“纯文学”,必先承认自己是“非纯人”。
而后,王晓华在文中提出一个疑问,很有意思,“我知道肖鹰是研究美学的,在文学方面是外行。身为外行,却敢肆无忌惮地评说,这是为什么呢?”我看到这里的时候,突然觉得可笑,王晓华是一个中文系的教授,为什么会问如此幼稚的问题呢?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美学》就是“审美学”,与“文学”是密切相关的。纯文学追求的是“真、善、美”,你不懂得如何审美,又如何在文学方面评说呢?
接着,王晓华又提出:“当年的白种人就把有色人种当作低于人的存在,甚至声称“我们不可能设想这些生命竟然是人”。现在,有人声称“‘网络文学’不是文学”,其论调与当年的种族主义者何其相似?”我不得不佩服王晓华的想象力之丰富了,他竟然可以扯上“种族主义”。其实这个论断仍然不能成立。肖鹰只是说纯文学有准入程序,网络文学不是真正意义的“文学”,是“前文学”,相当于还没进化到人的“猿人”,而王晓华偏要说成是“黑人”,这不很可笑吗?
最后,王晓华写到:“这种对“纯”的言说无非是偷换概念的游戏:用“白人”概念替换“人”的概念……”看来,王晓华还知道什么叫做“偷换概念”,所以他的文章中的观点全部是“偷换概念”的。
认真研读这两篇文章,表面上是“网络文学”定位之争,实为纯文学与“网络文学”之争,或精英文学与“媚俗文学”之争。无论如何,笔者仍然赞同肖鹰提出的观点:“文学只属于精英,文学就是纯文学”。因现阶段,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核心价值体系及道德体系期待重建,导致评价体系失序,以致连“文学”的概念都模糊不清。在这样的背景下,肖鹰提出“纯文学”的概念,是合时宜的,有利于引导中国文学步入正轨。并且,“纯文学”的概念是在遵循中国文学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其包涵文学特质里的“非功利性”、“文学性”、“思想性”等,它是与商业文化相对抗的一种文学观。因此,在现阶段,只有坚守纯文学,拥护纯文学,才能真正促进中国文学的发展,才能实现中国文学的真正繁荣!
- 2010-05-10主流媒体应如何引导中国文学走向
- 2010-04-09麦家为何对网络文学如此仇视?
- 2010-01-22郭敬明玩的不是文学是炒作
- 2010-01-17莫以成人标准“绑架”儿童文学
- 2010-01-06文学的巴金不演市场闹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