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体现率先和高效
转变发展方式是经济发展的规律和必然选择,发达国家和城市在由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阶段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式转型中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美国、日本、德国等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前后,由于一系列环境事件的触动,形成了以环境优化发展的战略。美国的《国家环境政策法》和日本的《公害对策基本法》等明确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宗旨,不仅推动了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而且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技术创新,拥有了强大的产业竞争力。
上海历史上,产业发展经历了几次大的结构调整。没有纺织业等的退出,不可能有今天的经济活力;没有中心城区“退二进三”,今天我们身边可能还是烟囱林立。应当看到,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就世界范围来说,上海经济发展“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一方面是来自一些发达国家的以资源、环境、劳工等标准为由的打压,另一方面是来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低价劳动力和低价产品的激烈竞争。但经过30余年改革开放,上海拥有了强大的发展基础,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目前,上海明确了建设“四个中心”的宏伟目标,又处于后工业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加快和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机遇期。上海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应该体现率先和高效。
关键是全社会形成紧迫感和内在的强烈意愿
首先要形成统一的战略思路。推行绿色新政和低碳经济是加快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从当前形势和上海现阶段发展特点看,应当坚持城市污染问题与气候变化问题协同解决、地区环境问题与全球环境问题协同解决、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协同解决的战略思路。
其次要促成全社会发展理念和认识的转变。一是树立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的观念。在统计、考核和舆论氛围上更加注重增长的质量,减轻各级政府在数量增长上的压力,从根本上解决调结构、促转变的动力机制问题。二是树立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观念。所谓有所为有所不为,产业发展只有以宽阔的视野在全市、全国、全球范围内寻求合适的位置,体现区域比较优势、产业定位和资源合理配置,才能体现质量和效益。三是树立短期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的观念。特别要避免高消耗、高污染、高风险投资项目造成的锁定效应。
第三要形成全社会的意志和行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爬坡”、“拐弯”,光有领导的重视和强调是不够的,关键是在全社会形成紧迫感和内在的强烈意愿,自觉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从项目、投资、政策、技术、服务等方面落实行动措施,走出一条符合上海城市特点的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污染排放脱钩的道路。(作者为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 2010-03-17“问责官员”复出的博弈焦点
- 2010-03-17谈心谈话要真正谈到心里去
- 2010-03-17喻林祥:弘扬优良学风 争做学习型领导干部
- 2010-03-17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的角色定位
- 2010-03-17“零容忍”视角下的反腐倡廉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