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党要深刻认识“互联网政治”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进而成为“互联网政治”的参与者和重要组成部分。适应互联网政治,要有新的思维,创新工作模式,最重要的是要进一步增加透明度,直面民众。网络论坛是网络的神经末梢。国内外的每一个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几乎都会在论坛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和激烈的辩论,形成一个网络评论的“自由市场”。各级政党组织可以在打造“电子党务”的基础上,利用网络加强党内外的“双向沟通”,提高党务效能和加强党内民主;还可以长期关注本地知名、人气旺盛的城市论坛和博客,倾听民众的呼声,与民众互动做到制度化,通过不断互动,把握社会脉搏,不断调整自身的政策目标,进而展示和树立现代政党的良好形象。
公民社会在中国的兴起和壮大,使政党制度建设处于一个全新环境中,政党必须顺应政党—国家—社会由汇聚一元到三足鼎立的变化,与时俱进地做出调整,以加强政党制度的建设。公民社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党的正确引导和积极推进。推动公民社会发展的着力点有很多,民间组织、社区自治、网络公共空间是其中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三个抓手,政党要超越于多元化的社会之上来整合社会,进行利益整合、价值整合和政治整合,起到沟通社会与国家政权的桥梁作用。政党可以和公民社会成为盟友,通过合作来进行政治和民主改革,这样政党将会制度性地变得更强大,并且获得民众的更多尊敬和支持,同时促使民众的政治参与趋向规范化、程序化、理性化,实现对公民社会的有效整合,从而使公民社会与政党、国家走向合作而不是对抗。(作者单位: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俞可平: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公民社会,北京日报,2006年8月21日
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研究的若干问题[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年第6期
王德胜:“小企鹅的大魅力”——探析腾讯QQ的成功原因[J],新闻爱好者,2008年第9期
宋正:民间组织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意义[J],长白学刊,2007年第4期
康晓强:政党与民间组织的内在逻辑[J],天府新论,2008年第4期
仲研: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学习问答[J],先锋,2004年第19期
沈宝祥:领导干部要适应“互联网政治”的发展,学习时报,2007年6月4日
王长江:执政党如何用好网络渠道[J],同舟共进,2009年第1期
- 2009-11-03对中国政党制度特点的理论认识
- 2009-11-02贾庆林:中国政党制度同一党及多党制有四大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