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金花
2019年6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随着湖北省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全面推进,“你是什么垃圾”一时成为热议话题。荆门虽然已经启动分类工作,但垃圾分类并非易事。去年第一次创城国检,仅与垃圾处理相关的扣分就多达11处,占比很高,垃圾分类成为创城之难,创城之痛,市民垃圾分类意识培养亟待加强。
一、垃圾分类习惯培养有“三缺”
市民是垃圾分类的首要环节,垃圾分类难,主要难在意识薄弱。推进分类工作,首先就是要强化源头治理,把好第一道关口。从调查来看,当前市民在垃圾分类意识培养和习惯养成方面,还有“三缺”:
一是认识上欠缺,分类不自觉。少数市民受长期生活习惯影响,缺少分类的概念和觉悟,嫌麻烦不想分,图方便不愿分,以致于分类宣传铺天盖地,分类推广寸步难行,书面分、口头分,就是实际难分。
二是知识上短缺,分类不准确。很多生活垃圾处理者,都是年长的家庭主妇,缺少分类知识教育,对二分法、四分法等标准不清楚、不明白,对垃圾怎么分还不会,想分分不了,分了也分不好。
三是设施上紧缺,分类不方便。由于垃圾分类设施覆盖不全、环卫清运能力配备有限,分类垃圾桶布点空白、混装混运等问题还比较突出,经常导致家里分了,外面不能分,投放分了,运送不能分,分了也白分。
二、提升垃圾分类水平要把好“四卡”过“四关”
荆门正在全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垃圾分类作为难点、痛点、扣分点,必须聚力卡口,重点攻关。为此,我们建议:
一是把好教育引导卡口,让市民在养成分类的习惯上过关。做好垃圾分类公众教育,提高全社会对分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非常关键和重要。要进一步加强政府发动、媒体宣传、社区引导、物业督办,让全社会广泛认识到垃圾问题的严峻性,提高群众对美好居住环境的忧患意识和保护意识,推动居民从“要我分”转为“我想分”“我要分”。要系统开展垃圾分类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车辆、进商铺等活动,树立一批垃圾分类示范点,带动居民踊跃参与,更加自觉加入到垃圾分类的队伍。
二是把好知识普及卡口,让市民在具备分类的能力上过关。要进一步加强垃圾分类知识体系建设,制定更加详细的分类方法、分类标识和浅显易懂的分类口诀,让垃圾分类知识更好懂更好学。要通过印发分类手册、建立分类宣传栏、设立分类指导员、推广分类APP等方式,加强对类知识的讲解、宣讲和普及,确保居民既能想分,又能分得清。要坚持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将垃圾分类纳入教育课程,对中小学生进行分类知识普及,通过“小手拉大手,大手牵小手”,推动垃圾分类知识在全社会普及。
三是把好制度管理卡口,让市民在增强分类的自觉上过关。要进一步加快制定《荆门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建立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置管理机制,完善分类标准体系,细化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要求,确保垃圾分类管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要建立环保、社区、物业和市民为主体的多方监督体系,强化垃圾定时投放、定点收集、定人管理、定位监控要求,确保垃圾分类真正落地实行。要加强违规投放垃圾惩戒,对违规投放行为进行适当处罚,并纳入个人、单位的信用档案,增强垃圾分类的强制力,促进广大市民养成由被动强制转为主动自觉的良好习惯。
四是把好条件保障卡口,让市民在提升分类的热情上过关。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逐步完善分类垃圾桶、分类运输车、环保垃圾袋等设备的配置,实现垃圾分类各环节充分配套和紧密衔接,让市民分得更加方便。要借助市场的力量,加强与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合作,探索设立智能回收柜等方式,大力推进资源再生网、垃圾分类网两网融合,直接将垃圾变废为宝,让市民分得更加主动。要积极探索“积分兑换”“税费减免”“领取礼品”等激励机制,让市民认识并享受到垃圾分类的好处,分得更加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