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通航产业,各地抢抓机遇,将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一个“万亿级黄金产业”呼之欲出。
纵观国内航空产业的版图,东,有上海商飞、昌飞;南,有中航通飞、贵飞;西,有陕飞、西飞、成飞;北有哈飞、沈飞,唯独中部地区没有重量级的飞机制造企业。荆门作为全国首批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要以航空制造为基础,带动运营维护、飞行培训、航材服务、航空保险等产业,保持和扩大先发优势, 占据产业一席之地,立志打造中国中部地区的“航空城”,把荆门打造成中国的“西雅图”。
要尽快推出并叫响“荆门造”飞机,必须先对标、定标,再定位。即,对标目前世界上技术最成熟、材料最先进、性能最稳定、制造和维护成本最经济的飞机机型,要定下做世界一流飞机产品的目标;要精准定位,根据市场需求研发制造性能优良、使用和维护成本低的新产品,在抓紧制造通航“小飞机”的同时,还要下力气研发制造通航“大飞机”,特别是30座位以下的通航飞机、50座的小支线飞机。
在发展路径上,不能盲目“闭门造机”,避免“很努力的研发出别人玩儿剩下N多年的新产品”,要在引进国外成熟、先进的飞机制造技术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打造自主技术团队,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飞机。
如今,一批企业正在大快朵颐的享受着中国通航市场的刚性需求。例如,浙江万丰集团全资收购奥地利“钻石”飞机,获中国民航大学大额订单,湖南山河集团“湖南造”阿若拉飞机,市场销售如火如荼;山西与央企联手成立通航产业集团,大手笔推动通航产业发展。在中国通航快递市场,天使飞机有2000架以上、价值200亿元的市场刚性需求。快递货运型飞机的运营,将会在低成本航空快递领域创造近千亿元的产值。晨龙飞机公司正在与顺丰速运集团联系合作,长短结合,以省会城市为主运营基地,轮式辐射到周边500公里内三四线城市的区域驳接,解决航空快递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我们正处于发展通航产业千载难逢的好时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荆门市应集中优势资源,聚焦培育核心龙头制造企业,做优做强晨龙天使、泊鹭海王、605所AG50、航特A2C等飞机品牌,大力支持晨龙飞机引进瑞典萨博SAAB340/SAAB2000型飞机,打造航空制造城。抢占市场渠道资源,抓紧以“运营带动制造,制造推动运营”。人在看,我在干。让“荆门造”飞机在占领全国乃至国际市场上下出先手棋。
当前,航空产业园的企业,得到了市区两级的大力支持,但成长中的“五大烦恼”亟待解决:
一是项目投资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尤其是飞机原材料采购占用大量资金;
二是项目人才短缺,短时间内难以培养出“工匠型”飞机制造技术人才,用工难问题突出;
三是融资难、融资贵,通航飞机制造业是新兴产业,银行没有相对成熟的参考案例,难以提供贷款;
四是产业扶持政策精准度不够,企业获得感不强;
五是运营业务不完善,业务量人流量小,缺乏商业宣传。
对此,提出四点建议:
一、强化通航业务运营。积极争取省级层面支持,开发区域通航航线运营,优先使用“荆门造”飞机,开展快递业务、旅游观光和旅游航线业务,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带动飞机制造业发展。
二、扶强龙头企业。由市财政先扶持三家龙头企业,给予各骨干企业每年不低于5000万元的专项产业资金支持,连续扶持3年,助推各骨干企业尽快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三、解决人才之渴。联手荆楚理工学院办企业班,从大学一年级开始选拔学生,边学习,边实训,主修飞机制造、维修、航空电子专业,让学生毕业之际就成为企业可用之才。
四、搭建融资平台。由荆门市政府牵头,组建荆门爱飞客通航产业基金,规模10个亿,重点发展爱飞客园区内的通航制造类企业,为企业加油助力。
荆门是发展通航产业的沃土,给了我们争做世界一流通勤类飞机制造商的梦想。让我们并肩携手,乘势而上,共同为打造通用航空城,把荆门建设成中国“西雅图”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