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澳门黄金城赌城:|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党群> 纪念朱熹885周年知识竞答 > 正文

再谈朱子文化

2015-10-14 08:53:20??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卓志沐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论语》是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对孔子言行的汇集。朱子认为,《论语》《孟子》既治,则六经可不治而明。《论语》充满智慧和哲理,内容非常丰富,语言浅显易懂,生动活泼。《论语》栩栩如生,形象地展示二千多年前孔子和他的弟子学习生活中的对话。《论语》的许多语言依然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德不孤,必有邻。兴於诗,立於礼,成於乐。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等等。

宋代以前,《孟子》同样不被重视。与《论语》一样,只是一般读物。直到宋代,《孟子》的地位才提高。朱子考证,孟轲与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朱子认为,孟子很有英气,有一股正气、浩然之气。孟子的思想深刻,在许多方面深化了孔子思想。他在中国思想史上首次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认为人性是善的。认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还有许多人们日常生活中,文章中经常引用孟子的语录。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富贵不能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这些都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格言警句,琅琅上口,给人以深刻启迪,并转化为民族的文化基因,转化为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隋唐时期,因佛教盛行,原始儒家被边缘化,并造成社会危机和理论危机。朱熹认为,原始儒学在哲学思辨性上确有欠缺,不如佛学精致。他精心研究佛学,从中吸取智慧,在此基础上,他挑选并注释了《中庸》。《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传为孔子的孙子子思所作。他认为《中庸》具备了良好基础,足以与佛学比美。朱熹在《中庸》注释中,阐述一系列哲学范畴的内涵及范畴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一系列重要命题、理论和独到的见解,发前人所未发,达到了很高的理论思辨水平。《中庸》开篇就提出哲学命题:“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认为,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朱熹说,天即人,人即天。人之始生,得之于天;即生此人,天又在人矣,阐释了天人合一思想。正因为朱子对孔子以下文化的深度解析和融合,对哲学体系的构建,使得佛学道学对朱子思想一致认同、接受。这使得各类宗教得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和谐共处。

朱子文化对中国社会产生广泛、持久影响的原因,不仅在于哲学体系深刻严谨,“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成为难以逾越的高峰,更重要的是非常重视理论大众化、普及化、具体化、日常化,落实到百姓日常生活中。朱熹形象地用“月印万川”来阐述理一分殊的道理。天地万物总体是一个“理”,这个“理”又体现在万事万物之中,朱熹还提出以恤民为核心的经济思想。朱子生前声名远播,在学界如众星拱月。辞世之后,尽管有人从各个方面提出自己见解。但如同钱穆所言,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只有朱子堪与孔子并提。他矗立中道,无论是尊朱还是攻朱,中国中古以后的学术思想都是围绕朱子学而展开。朱子从事学术研究的目的不在于为研究而研究,而是从时代需要出发,把儒学作为生动的、现实的人生体现,因而充分发挥其价值和功能,使之在整个社会推广深化,不断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

如《朱子家训》,简明扼要、通俗易懂。317字,字字珠玑:

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

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

慎勿谈人之短,切莫预矜己之长。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随所遇而安之。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

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

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僮仆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此,天必相之。

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可不慎哉!

学界认为,研究朱熹,需要解决一个偏见。就是一个时期,朱熹被莫名其妙戴了个“禁欲主义”的帽子。说“天理人欲”是朱熹的发明,朱熹之后“禁欲主义”横行。其实,“天理人欲”是中国哲学古老命题。《礼记·乐记》:“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尚书》提出: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程颐、程颢:“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灭私欲则天理明矣。”朱熹继承古圣贤思想,阐述“天理人欲”中之“人欲”,不是指人的正当欲望,而是特指过度的欲望。朱熹认为人欲是指人的私欲、杂念、恶念,人类本性中带有天生的不好的地方,如贪婪、自私、虚伪……这些都是要随时提醒自己应该消灭的。人的正当欲望自是“天理”。他明确肯定,人欲中自有天理。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就是说,天理和人欲是相互伴随但性质不同的存在。人们喜欢游玩,喜欢音乐,喜欢财富等等,虽然也是欲望,但那是天理固有的内容,也是人情所无法避免的。遵循规则,使天下人都能享有这些,那就是天理;以满足一己之私欲,把这些据为己有才是人欲。1188年,朱熹向宋孝宗上札,提出要“正心诚意”、“兴天理而灭人欲”。说明“兴天理而灭人欲”主要是针对统治者,而且是最高统治者。这也说明朱熹具有浩然正气,具有大无畏精神。因此,说“天理人欲”,是提倡并推行“禁欲主义”,是“桎梏人性的枷锁”,这是对朱子理学本义的曲解。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澳门黄金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