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澳门黄金城赌城:|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 正文

梨园戏表演艺术

2013-12-19 02:21? ?来源:福建省情资料库  责任编辑:陈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一、角色行当

宋末元初,梨园戏已形成7个角色行当的表演体制。角色行当有生、旦、净、丑、贴、外、末7个。由于大梨园“上路”、“下南”和小梨园“七子班”三个流派剧目所表现的人物各有侧重,因此各有重点,所谓“四大柱”,分别是:

“上路”:生、大旦、净、丑。

“下南”:净、丑、末、外。

“七子班”:生、旦(大旦)、贴(小旦)、丑。

生:按人物的身份及性格特征又分为:纱帽生(又称官生)、破衫生(又称穷生)、生巾生(又称文生)、小角生等。

旦:大梨园可分为大旦、二旦和小旦,大旦唱做并重,二旦活泼轻巧,小旦聪明伶俐。小梨园只有大旦,小旦戏由贴扮。

净:大梨园可分为:打面(又称竖眉),脸谱是白底用黑色勾勒的反面人物。白须,挂白髯口不勾脸的老生戏,但性格诙谐风趣或老朽昏庸的人物。小角,是小三花。穿裙,沿袭“净扮婆”的南戏旧规,扮演乖戾可笑的中、老年妇女。“上路”另有“三支拐”,是带拐杖上场的人物。小梨园分为:幞头,是官员;巾服,是员外、书生。

丑:有男、女丑。分为袍带丑、家婆丑、奴才丑、粗娴丑和乌巾丑。

贴:大梨园又称“老贴”,是老旦戏,扮演中、老年妇女,小梨园则为小旦,有时也改扮老旦、童角等。

外:是老生戏,又称“老外”,挂白须的正派老生,也扮反派老生。

末:又称“奴才末”,因其扮演奴仆最多,但也扮黑须正派老生。

二、身段科介

梨园戏的表演有一套与众不同的表演程式,称为“科步”,约有一二百个动作,其基本表演程式叫“十八步科母”。代代相传,年代久远,说法不一,据50年代小梨园名师蔡尤本等人口述提供的是:

垂手行:表现兴奋、活跃、轻快。

按心行:生、旦出场行进时的姿态。

指手:用手指示一切事物。

偏触:一般指不在场的人或物。

提手:用于疑惑、惊讶或反问。

搭手:用于喜悦、高兴或赞许。

举手:用于旁白。

分手:用于表现“怎么办”的意思。

拱手:待人礼仪或对上辈尊称时。

毒错:用于对某人或某事的愤怒表情。

过眉:用于女子赞美自己或他人。

过场:用于示意及舞台调度。

相公摩:欢快、得意或愤怒。

七步颠:精神恍惚,脚酸手软。

双顿蹄:用于愤慨、悲伤或痛恨至极。

牛车水:表示欢乐或着急情绪。

返头转角:转身动作,用于舞台调度。

走云:急事奔走,又称“插手行”。

也有另一种说法,是拱手、举手、分手、指手、采手、提手、云手、碎步、叠步、云步、泼步、跳脚、须脚、八字脚、垂手、娴行、糕人身、转身等。

常用的“科步”还有生行的“加令跳”,表现欢欣雀跃;“咬脐跳”,表现哭闹;“魁星踢斗”的舞姿,“脚踏金狮”的坐姿,“金鸡独立”的立姿,“搭头”的头姿等。旦行的“掩面”、“揉目”、“夹虱母”,用于表现害羞;“善才拜观音”的舞姿,以及净行的“猫洗面”、“虎仔探井”、“猴照镜”等舞姿。

此外,还有成套的“十八雨伞科”,如《孟姜女·送寒衣》中的单人伞舞,有张伞、蹑足撑伞、顶伞旋伞、升降伞、飘伞、放伞等动作,又如《高文举·玉真行》中的单人伞舞,有飘伞、托伞、停伞、按伞、荷伞、掷伞、拖伞、开山伞等表现角色各种心情的舞姿,《陈三五娘·留伞》中的双人伞舞,有踢伞、荷伞、挽伞、拾伞、踩伞、单手擎伞、双手夺伞、双手握伞、握伞绕圈、举伞双翻身、握伞拉锯等舞姿,表现陈三决心离去,益春苦苦挽留的情节。

还有“十八罗汉科”如《高文举·过殷府》中的双人舞表现高文举与随从急切奔跑中的心情,各做各种“罗汉”姿式。高文举持扇作截扇、捧扇、背扇、转扇、抡扇、挥扇(代鞭)、扬扇(代鞭)及提玉带、双勒马等动作,随从持棍配合作背棍、夹棍、托棍、挑棍、荷棍、合十拱棍、跳步起棍等动作,场面古朴、独特。

梨园戏早期的服装没有水袖,因此特别注意手的姿态,如“兰花手”、“鹰爪手”、“姜母手”,“毛蟹手”和“观音手”等。

三、特色技艺

虚拟坐轿:《商辂·大保奏》一折中,表现吴丞相入朝面君为商辂保奏,手执玉笏及摺扇,舞台上虚无一物,跟随作掀轿帘科,丞相入轿,双腿半蹲作坐轿科,手摇摺扇,唱完大段曲词后,到金銮殿前下轿;随从在轿后绕行,表现轿在行进。

睇灯:《陈三五娘》一折中,表现陈三与五娘在元宵观灯相遇,通过弄龙、赏鳌山、拾扇、谈诗等情节,表现青年男女邂逅、一见钟情的情景。在灯月交辉的氛围中,还引出“答歌”的场面,展示出各个人物的不同性格。

踢球、拍胸:《李亚仙》的一个场面,4个妙龄女子用肩、肘、脚尖、脚根互相穿花传递彩球,球在空中时起时落;丑扮的李妈则穿梭碰球,手舞足蹈;由4个丑扮的歌郎,围着郑元和作“拍胸舞”。这被戏剧界专家称为“闽中舞台三奇”之一(其它是莆仙戏的“抬轿子”与高甲戏的“吹喇叭”)。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澳门黄金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