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福建省“六五”普法成果展 > 正文

践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推动法治文化建设

www.fjsen.com?2013-10-28 14:47? ?来源: 我来说两句

南平市建阳县公安消防大队 吴赤卫

摘要: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法治文化的内涵、意义和存在的问题,深究推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文化社会。

关键词:十七届六中全会法治文化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澳门黄金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一、法治文化的内涵

法治文化是指存在人们心底和行为方式中的法治意识、法治原则、法治精神及其价值追求。一个国家的"法治文化",就是这个国家的法律制度、法律机构、法律设施体现出的文化内涵和公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所持有并遵循的以法律价值观为核心的心理意识与行为方式。法治即依法治理,是与人治相对应的治国理论、原则、制度与方法。法治原则强调法律要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之上,体现公民的真实意愿,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法治是几千年来人类社会在通向文明进步的过程中经过探索而形成的治理国家最为有效、最为合理和最为完善的理想方式与手段。是人类社会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

"法治文化"的内涵,一方面说明了法治是文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法治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法治的产生、存在和发展,都与社会的经济条件、政治环境相联系,也与社会文化密不可分。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法治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从事法治实践活动所创造的智慧结晶和精神财富,是法治存在与发展的文化基础。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应该具有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二是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本身制定的良好的法律,即“良法”与“普遍服从”。法治文化是指溶注在人们心底和行为方式中的法治意识、法治原则、法治精神、法律行为及其价值追求,是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法律机构、法律设施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是公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所表现出的涉及法治的行为方式。

二、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随着"十七大"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当前的重要课题。现阶段我们如何搞好"六五"普法的启动,如何通过法治文化建设来深化和推动法制宣传教育,促进法制宣传教育质量的提高,"形成崇尚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社会氛围",保障"六五"普法规划有效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实现法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有利于夯实法治国家建设的文化支撑,有利于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创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体现当代法治建设方向的社会主义文化。而中国现阶段国情所面临的法治文化现状与人民对法治文化急剧需求之间的矛盾,迫切需要政府自觉地重视和加强法治文化建设。

(二)法治文化建设有利于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现代社会的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我们强化法治文化建设,旨在形成一个事事有法可依、人人知法守法、各方依法办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法治环境。政府依法行政,廉洁从政,用法制来引导、规范、保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平台和执法司法环境,使市场经济基础稳固、秩序健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诚信守法,合法经营,并依法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

(三)法治文化建设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万事皆规律,有法才和谐。法律文化建设为和谐提供守法意识,用法意识,依法处置,消除各种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的秩序、公平和正义;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维护稳定;执法人员依法办事,杜绝因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执法犯法等而侵害公民的合法权益,努力消除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减少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依法协调各类民商法律纠纷,稳定社会秩序;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提高全民的法律素养,不仅要使人们信法、守法,在日常社会生活中自觉尊重法律秩序,更要使人们学会用法,在自身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能够自觉诉诸法律解决,从而在法治框架内维护自身权益,让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在人们知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氛围中诞生。

(四)法治文化建设有利于全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法治文化不是抽象和悬空存在的,它取决于作为主体人的公民素质的程度,同时又需要内化并体现于公民素质之中,不断提升公民素质。任何一种制度要想在实际生活中得到推行,行之有效,就必须同公民的文化观念之间形成一种相互配合和彼此协调的关系,否则,再完善的制度也会在一种不相适应的文化氛围中发生扭曲甚至失去意义。在构建和培育法治文化时,就是把提升公民素质放在中心的位置,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公民不是对象而是目的。所以法治文化建设能够提高全民崇尚法律的意识、遵守法律的意识、运用法律的意识、维护法律的意识。使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成为全民的公共精神和社会理想,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行动,达到有为而治,无为遵守。

三、中国法治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开发战略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均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与此相伴,我国的法治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何进一步深化法治文化建设,培育公民信仰法律和崇尚法治的意识,以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推动法治建设的进程,需要我们积极的思考和不懈的努力。尽管我们的法治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我们工作中确实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和提高。

(一)历史上缺少法治文化的传统。中国自古以来发展起来的文化传统,在许多方面因其与民主法治的深刻矛盾与冲突,构成了民主法治的反向力量;应该说我们并没有现代的法治文化,在传统社会中一直存在的是理治和德治,而理治和德治在本质上是人治。古代统治者主张的法治也不是今天法治的含义,实际上还是一个权大于法,法受制于权力的人治。中国缺少法治的文化传统,这不仅无助于法治,甚至它本身就是法治的障碍。

(二)民间传统习俗与法治文化冲突。我国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封建社会,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不畅。这样民间社会长期以来由共同的道德信仰形成的习俗做法,就会不断促成乡土秩序的衍生、巩固和强化,成为社会的主要规范,这些土生土长的礼俗秩序逐渐成为了百姓生活中的“活法律”,一代代流传下来,根深蒂固、极难改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如今我们的很多法律在很多方面己经西方化,但许多中国人并不习惯于这种法律,因此在许多地方出现了许多法律规避和违法现象。曾几何时,抱有“饿死不做贼,屈死不告状”心态的人在民间为数众多,打过官司的人常被视为异类,“这人不好惹,这人品行可疑”通常成为评价他的标准。“中国人极不愿打官司,亦很少打官司,亲戚朋友一经诉讼,从此便不好见面”。尽管有些法律规定是科学的,也是符合我国现阶段需要的,但是,在某些地区某些情况下,仍然不能得到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贯彻起来仍然存在障碍

(三)法治文化内容形式单一,文化融合不足。法治文化内涵涉及到法治的体制形态、法制体系、法治思想、社会心理以及公民的日常行为规范等各个方面。现有的法治文化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来看,都较为陈旧,不能有效的吸引民众。法律与文化的结合点也未能得到全面开发,与机关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农村文化的融合程度需要进一步加深,与传统文化、廉政文化、行业文化、旅游文化、环境文化等有待进一步拓展。

(四)实践开展不够充分,法治惠民需要务实。法治文化建设是为了培育出民众信仰法律的精神,培养出从内心认同法律,使法律内化为自己行为一部分的思维方式,从而达到构建法治社会的目的,可以让群众享受到法治实实在在的成果。目前,法治文化实践活动开展不够全面,法治文化建设的“酵母效应”没有充分发挥,导致民众对法治带来的安民、富民、惠民的效果感受不深,影响了法治建设的进程。

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的相关建议和措施

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是新时期法制宣传工作的重要目标和根本价值追求,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在新形势下深化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二十五年来的普法和法治实践,使我们切身感受到:法制宣传教育只有向文化熏陶、感性共鸣、理性思考、自觉接受方向转化,才能切实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文化性、生动性、感召力和吸引力。结合实情和“六五“普法规划实施,笔者对积极推进法制文化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把握法治文化内涵,大力谋划法治文化。法治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涉及到法治的体制形态、法制体系、法治思想、社会心理以及公民的日常行为规范等各个方面。法治文化不仅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也有很强的理论性,只有做到理论的清醒,才会做到行动的自觉。要深入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就要深刻理解法治文化内涵,不断加强学习和探索,建议省、市适时举办法治文化方面的培训、辅导、交流和观摩活动,聆听法律专家的建议,领会上级的精神,积极吸收借鉴其他文化建设的做法经验,为更好地谋划和开展法治文化工作指明方向。

二是不断深化普法教育,努力打造法治文化。法制宣传教育是促进法治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而做好法治文化建设也是深化法制宣传教育的根本要求。当前,要不断拓宽法制宣传教育的渠道,积极拓展法制宣传教育的领域,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努力把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观念融入人们的头脑之中,体现于人们的日常行为之中,努力在全社会树立信仰法治、崇尚法治的风尚。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大局,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的宣传教育,突出宣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等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要继续加强对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着力提高领导干部和广大公务员依法办事、依法行使公共权力的能力,着力提高社会各方面人员依法维权的能力。要继续加强法治文化设施建设,建设与本区人文风情相结合,与法律元素相融合,具有下关特色的法治文化阵地,努力创作一批有影响的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法治文化作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法治文化活动,使人们在喜闻乐见的法制宣传活动中,自觉接受法律知识的传播和法治思想、法治习惯的熏陶,享受着法治文明带来的身心愉悦,在自觉自愿的学习中不断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三是深入开展法治实践,着力提升法治文化。要在继续开展“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深化“法律六进”的基础上,把法制宣传工作融入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这三项重点工作中去,着眼于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面对我区城乡统筹发展,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的需要,要加大生产要素在城乡中流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宣传和法律服务力度。同时大力开展地方和行业依法治理,引导广大公民自觉参与到依法治企、治校等法治实践,不断提升基层法治化水平,实现法制宣传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四是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有力支撑法治文化。法治文化是一项宏伟的社会系统工程,要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在机制上,要继续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大普法工作机制,不断建立健全各项学法用法和考核评估制度。在落实上,要把法治文化建设与机关文化有机融合,倡导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依法经营和外来务工人员学法用法;与社区文化活动有机融合,巩固“六个一”建设,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创建;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加强对中小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推动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进一步健全校园、家庭和社会教育相互促进的“三位一体”格局。在措施上,一是要抓好试点工作,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使普法“盆景”变成普法“花园”,不断引导和带动法治文化建设工作。二是要抓好人才培养,提升素质,充分发挥他们在法治文化建设中的骨干带头作用。三是要抓好督促,形成合力,借势、借脑、借力,不断推进法治文化建设有效开展。

五、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当前,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迎来了又一个新的大发展时期,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弘扬法治精神",已成为新的历史时期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所追求的价值目标,而法治文化则是"弘扬法治精神"的直接载体和最佳传播方式。如何更进一步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创新和深化"六五"普法教育,从司法行政职能的角度,在此提出需注意的几点

一是建立法治文化建设长效机制。主管部门要牵头协调,组织专门力量,制订计划,落实措施。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把发展法治文化与实施"六五"普法规划相结合、与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道德教育活动相结合,与社会规范体系建设相结合,将对好的做法和经验,加以推广。加强与文化部门、其他产业行业的密切联系和协作,创作优秀的、脍炙人口法治文化作品,让公民广泛接受法律熏陶。改善普法条件,加大经费投入,深化普法工作,进一步推动法治文化建设。

二是推进公正司法、依法行政,着力构建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法治价值体系。提高公民的法治素质,促进全社会知法、守法、用法、尊法,依靠法制宣传教育可以实现。但是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法治价值文化观的真正形成,从根本上讲要通过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提高司法公信度,而逐步培育形成。“一次不公正的判决比多次不公正的举动祸害尤烈,因为后者不过是弄脏了水流,前者却破坏了水源。”法律只有在实施中满足了人们的安全、正义和秩序的需要,使损害得到救济,利益分配的扭曲得以矫正,其威信才能树立,其权威性、公正性和神圣性的价值才得以彰显。司法公正起到了公平正义法治价值体系形成的巨大潜在作用。法治文化的建立不但要以良法存在为前提,更要以良法的公正实施为目的、为保证、为重点。虽然说整个法律的实施,是包括着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的执法司法和公民群众的普遍守法两个基本的方面,但前者即掌握并行使公共权力的执法和司法者却始终处在决定和影响法律实施的主导方面。因此,作为一个必须满足法治要求的和谐社会,就必须要实现执法和司法的公正。因为只有执法和司法公正,才能维护社会公正,而这显然是整个法治文明的基础。所以,培育法治文化的实践中,必须进一步强化法治政府建设和抓紧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促进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法治价值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三是创新法治宣传形式,法治文化正确的宣传导向和丰富的教育内容,需要有效的实现形式。法治文化建设没有统一的模式,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因人制宜,积极探索多种宣传教育形式和载体,培育亮点,不求千篇一律,但求百花齐放,创出特色,不断增强法治文化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积极运用典型案例进行“以案说法”;通过开展讲座、电教、书画展、漫画展、演讲会、辩论赛、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灯谜竞猜、讲法制故事、写法治书、拍法治片、建法治网、倡法治风,开辟宣传专栏、专版,制作公益广告、法治文化景观小品等等,寓“法”于理,寓“法”于文,寓“法”于乐,寓“法”于各种有益的活动之中,形成气势,贴近大众,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四是加大法治文化建设经费投入。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劳永逸,因此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针对法治文化建设所具有的内容广泛性、形式多样性和对象参与性等特征,要设法建立法治文化投入的长效机制,处理好硬件投入和软件投入、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等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要利用好原有的文化设施,不断完善新的必需的法治建设设施。另一方面要创新法治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加强法治文化研究和创作人才培养,并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最终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法治文化建设投入、目标管理、评估和考核机制。??

?

  • 责任编辑:肖月青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_澳门黄金城_澳门黄金城赌城-官网@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