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感言:暑假里多给孩子补补传统文化
www.fjsen.com?2012-08-06 09:53?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福建日报驻莆田记者 卞军凯 林熙/制图 该让孩子过一个怎样的暑假?除了补课、读兴趣班、出门旅游,我认为,给孩子好好补补传统文化课,不失为有意义的选择。 近日,记者在湄洲岛妈祖祖庙采访时,遇到了从台湾来进香的一对祖孙。他们来自桃园县,6岁的孩子听说奶奶要到大陆拜妈祖祖庙,缠着要跟来。爸爸同意后,专门给他买了可以挂在脖子上的微型相机。兴高采烈的他不怕累、不怕晒,衣服后背都湿透了,依然津津有味地拜妈祖、拍照片。 无独有偶,这个暑假,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开办的国学经典诵读夏令营里,除了报名参营的100多名孩子,也有不少孩子前来旁听。 由此可见,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数千年汇聚而成的精神宝库,对少年儿童依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民俗信仰、古典建筑、民间音乐、经典古籍等传统文化的载体,只要运用得宜,完全可以让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接受。以福建为例,土楼、南音、木偶戏、妈祖信俗、船政文化、海外华侨闯世界经历等文化瑰宝,无论哪一卷,都能给孩子们的心灵带来极大震撼,给他们的成长增添一笔财富。 暑假,正是孩子们吸收传统文化营养的好时机。既可以入班学习,也可以在游山玩水时,领略大好河山背后的历史渊源、沧桑巨变。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家长要做个有心人。江苏卫视《一站到底》节目中,一位清华大学毕业的选手,面对“秦始皇陵兵马俑在哪个省”这样的问题,没有回答上来。试想一下,如果这位选手在经过陕西、遇见陕西人、品尝陕西小吃时,都能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其背后厚重的历史,又怎会遭遇如此尴尬? 于个人而言,传统文化可以丰富精神世界、激发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于民族来说,传统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能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如今,面对国外文化的冲击,家长很多时候都无所适从,孩子们则有“被西化”的倾向。看一看各大城市举办的动漫节上,COSPLAY的角色几乎清一色是欧美、韩日动漫形象。反观国内,一部《西游记》拍了又拍,却难有新鲜的文化表达方式。传统故事《花木兰》被美国迪斯尼公司制作成动画片,不仅获得了3亿美元的巨额利润,还融入了西方视角和文化。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木板年画、铜雕等我国传统技艺面临的失传困境。 其实,不是孩子们不接受传统文化,而是没有适当时机、缺乏好的方法。一位教师感慨地说,孩子们平时学习紧张,功课压力大,很难有时间花在学习传统文化上。另一方面,目前给孩子们讲授传统文化时,更多地仍然采用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法,缺少互动,难以形成好的效果。 由此,抓住暑期孩子们心情放松、压力较小的有利时机,创新传统文化传播方式,广泛开展寓教于乐、启迪性强的夏令营等实践活动,让孩子领略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他们的一生都大有裨益。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30]走基层感言:“寒流”中的坚守
- [ 07-23]走基层感言:高温下 请给农民工多一些关怀
- [ 07-02]走基层感言:激情造就“平潭速度”
- [ 06-25]走基层感言:“回归”办实业,需要“沃土”
- [ 06-17]走基层感言:山区发展,需要更用心
- [ 06-11]走基层感言:致敬理想坚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