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人民广播电台陈忠坤:走入基层的感动和收获
www.fjsen.com?2012-06-06 11:19? ?来源:福建记协 我来说两句
泉州人民广播电台889新闻频道的宣传语是:值得信赖的声音。最值得信赖的声音来自哪里?当然是基层。只有真正深入基层、扎根基层,才能捕捉最鲜活的新闻素材,采写出最感人的新闻报道。 从我自身的经历来说,虽然我作为一名一线记者期间,曾经奋战在防抗台风的第一线,曾经奋战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曾经在爆炸即将发生时,仍奋不顾身地跟随武警战士冲上去救火……,但这些都是过去的记忆。我发现,事过境迁,当今中国正在前所未有的改变,特别是基层一线,应是此次改变的真实写照。而且,现在的新闻采编人员都很年轻,富有朝气,却缺乏基层生活经验。这一思考一直在催促我,如何搭建平台,和大家一起深入一线,体验生活,真正得到历练? 2011年,我们与地处泉州偏远山区的安溪县白濑乡党委达成意向,在7月1日正式启动“下乡驻点”共建活动,这一活动早于上级部门部署的“走转改”工作。8月9日,中宣部等部委要求新闻界深入开展走基层活动以来,使我们的活动方向更加明确,共建活动也迅速转向“走转改”活动靠拢。我和新闻频道的采编人员,分批进驻白濑乡,每人至少驻点3个月,接力走基层。在这里,我们是记者,也是村民、村官。几个月的大山生活、工作经历,让大家感触颇深。 走基层,是历史的记录。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白濑乡是典型的偏远山区,经济基础薄弱,而规划中的白濑水库坝址就位于这里。白濑水库建成后,将成为泉州最大的“水缸”,而届时,白濑乡也许将不复存在。在这里,我们多次踏访白濑水库坝址,走访村民,独家报道了拟建中的白濑水利工程库区调查、民意调查、移民安置等前期工作,并提出了“泉州三峡”这个概念,成为共识,并为各大媒体引用。从这里挖掘的新闻素材,将成为今后珍贵的历史资料。 走基层,是现场的实录。 在白濑乡驻点期间,记者遭遇了山洪爆发,记者居住的白濑乡政府大院被大水冲垮,一位女记者甚至差点被洪水卷走,幸亏有人拉了她一把…… 在紧急撤离时,我们的记者抢在所有媒体前,连线报道,将这里的情况第一时间告知大家。之后,深入受灾最严重的乡村,进行追踪报道,同时协助乡政府,转移、安置群众,参与灾情统计,奔波于抗灾、灾后重建的第一线。 新闻发生时,记者就在现场,这是任何最完善的新闻应急机制、快速反应体系都赶不上的。 走基层,是生活的体验。 基层永远有最真实的生活场景。在白濑乡,记者到国有林场劳动,与农村群众拉家常,到希望小学上课,走访慰问贫困学生,亲身体验了基层人们的生活状态。记者还配合乡政府工作人员,开展计生“双查”、整治“两非”工作、取缔非法采沙点、进行新农保推广、统计工作,体验到基层工作的琐碎与艰辛。这都是活生生基层体验,在丰富阅历的同时,也让大家对基层的情况有了更深的了解。 贴近才能了解,深入才会感动。走基层,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和了解采访对象,全身心体会采访对象,急他们所急,想他们所想。亲身感受他们的变化与需求,才能走近他们的生活,同时丰富我们自己的内心。通过“走转改”活动,使我进一步认识到,“走转改”是加强队伍建设、塑造媒体公信力的最有效途径,同时也能反馈于基层,解决基层群众的困难,形成良性循环。 走基层,锻炼了新闻队伍。 在田间地头,在与村民的倾心交谈中,我们看到了农民的渴望与期盼;透过一个个平凡的人物,一张张朴实的脸庞,我们看到不平凡的品格和精神。他们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让新闻报道更有深度,更有激情。在深入基层的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家在成长,在进步,凝聚力也更强了。 走基层,进一步塑造媒体形象。 深入基层实践、转变作风文风,新闻工作才能不断回应时代的新要求、满足群众的新期待。信息时代,媒体竞争激烈,微博的普及,更让普通人也能发布和转载新闻,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在这种情况,媒体工作者更要深入基层,基层是新闻永不枯竭的活水源头,是新闻媒体发挥社会责任的宽广舞台。走基层,记者才会有更深的洞察力,媒体才会有更大的影响力。 走基层,也是回馈基层。 深入走基层,体验百姓生活,才能更好地为百姓解决实际困难。在白濑乡工作生活期间,我们多次走访贫困学生,亲身感受他们渴求知识、改变现状的急切需求。记者在真实报道的同时,积极奔走,为他们申请到了省福彩中心捐资的助学金。在我的呼吁和带动下,我和13名同事进展“结对子、献爱心”活动,帮扶长期资助白濑乡14名贫困学子,承担她们的学费,圆了他们的求学梦。大家还联系爱心企业,参与建设白濑农家书屋等。活动在中,一位受助学生的家长,硬是给我们寄来了自己种的地瓜,让我们十分感动,也进一步认识到了农民的真挚情感…… 基层,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走基层,是新闻人永远的命题和实践。 走基层,我们永不止步! (泉州人民广播电台 陈忠坤)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