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日报刘家铭:“走转改”,我们在路上
2012-05-09 16:31:11??来源:福建记协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
“走转改”,我们在路上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心得体会 □第十二届福建省十佳新闻工作者? 福州日报 刘家铭 去年8月,中宣部动员部署在全国新闻战线广泛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我和报社同仁一起积极响应,奔向基层,亲近泥土,融入群众。这其间,很多的采访经历让我受益良多,尤其是“上山”、“下海”的采访经历。“上山”,是到永泰县最偏远、也是海拔最高的紫山村,采访发展山村特色经济;“下海”,则是到连江县黄岐湾渔排上,探访鲍鱼养殖。 先说“上山”采访。紫山村位于永泰县洑口乡,与德化县交界,是永泰县最偏远、海拔最高的行政村,终年云雾飘渺。从福州市区去紫山村,距离约160公里,山路狭窄险峻,目前行车还要4个小时。 今年2月初,作为县市记者部主任,我只身先行到永泰紫山村“探路”,了解情况,初拟采访主题。2天后,我与报社5位记者组成“走基层”小分队。 尽管大家行前做好了思想准备,但上紫山的盘山道路艰险难行还是出乎意料。我们的采访也就从紫山村修路开始。那天下午,先遣记者从市区出发,一路颠簸到达紫山村已是晚上。村书记杨世华告诉记者:要是以前,晚上车根本开不上来,天一黑紫山村基本与世隔绝。我们了解到,在1994年以前,一条宽不足半米、由石头垒成的小道是紫山村连接外界的唯一通道,村里盛产的毛竹,因为运不出去,只能当柴火烧掉。1994年,村民们修了3米宽、长13.8公里的机耕路,结束了紫山村不通车的历史。2007年,机耕路改成了4.5米宽的水泥路,盘山路虽然狭窄险峻,但紫山村有了希望,光毛竹每年能给村里带来10多万元的收入。 在紫山村,我们与村民同吃同住,深切感受到当地基层干部敢作为、敢大作为的品质,村民求发展、奔小康的强烈愿望。他们修了山路,近2年又开垦了300多亩茶园,种植优质茶苗,最近还建成高山茶园喷灌系统,打造“紫山小种”茶叶品牌,努力探索发展山村特色经济…… 这是一次行程艰难的采访,也是一次难忘的采访。那天,我们站在高山,脚踩泥土,内心从未有过那样的冲动。我们等不及返回福州,当晚就在乡政府,借了乡干部6台电脑,连夜写出了《紫气升腾处 山村绘新图——永泰泭口紫山村的特色经济路》《石子路 机耕路 水泥路》《山泉水 有机茶 生态园》《红土地 淳民风美山水》等充满着泥土芬芳的一组报道。这组报道第二天就以整版幅篇刊登在福州日报上,受到了好评。 紫山之行,让我们深深地爱上了紫山村,牵挂着那里淳朴的村民,那里的山路,那里的高山茶园。大家都有再上紫山采访的强烈愿望。是的,基层便是新闻的富矿!它让我心中更加明白,脚踩泥土、心系大地,写作才有底气,文章才能根深叶茂,新闻才能活水长流。 再说“下海”。去年8月,在台风“南玛都”到来前夕,我随同叶向荣总编辑深入连江黄岐半岛偏远的小渔村——赤才村,采访鲍鱼养殖业——这是一个创造了20亿元年产值的产业链。 连江县是中国著名的“鲍鱼之乡”,鲍鱼养殖总量全国第一、水产总量全国第二。全县鲍鱼产业从业人员1.3万人。依靠鲍鱼养殖,许多村民年收入达二三十万,多的甚至上百万。 谁说第一产业不来钱?那天,我们跳上一只小机舢,来到距离赤才村海岸约5000米的海域渔排上。就在蔚蓝色的海面,站在轻轻摇晃的渔排上,我们听渔民讲述这小小鲍鱼怎么引进黄岐湾,怎么让它变成“金疙瘩”,让小渔村的渔民生活怎么越来越红火;倾听在市场冲击下,“公司+订单+农户”模式带来改变……我们把采访当成学习,向渔民学习如何喂养鲍鱼,感受着海风的潮湿和日晒、船上的眩晕,体会渔民的辛苦、喜悦和烦恼。一幅艰辛奋进而充满希望的图景,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鲍鱼之乡探鲍鱼》刊登后,产生较好社会反响,为随后连江县举办首届“中国鲍渔节”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有源头活水来。鲍鱼之乡探鲍鱼采访经历,进一步让我深切感受到,最鲜活、最生动的新闻都来自基层。走基层、沉下去、接地气,记者才能有灵气,采写来的新闻才最富有感染力、生命力和吸引力。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参加新闻工作28年,相比年轻记者,算是一名“老兵”,但走基层我永远是一名“新兵”,我深知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自开展“走转改”活动以来,我发表在“走转改”专栏稿件12篇。就是国庆节、春节期间,也坚持下基层,采写“走转改”报道。 回想“走转改”活动,这一路走来,一次次生动实践,一次次走进火热的基层,我们转变了工作作风、思想作风,改变了文风。作为记者,很多时候似乎习惯从新闻发布会上获得新闻,稿件也多追求宏大叙事,而常忽略了普通百姓的感受,这样的稿子渐渐也就没了“人气”。“走转改”活动,让我对记者的职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基层的鲜活实践,基层百姓的喜怒哀乐,都需要我们新闻工作者去发现、去反映。 “走基层”是党的新闻工作者的优良传统,再次强调“走转改”,是在新的形势下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更高要求。我们要带着满腔热情,带着高度责任感,带着思考“走基层”,认真观察、深入采访、细心挖掘,不仅要反映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而且要去发现、反映万千群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创造性活动、新鲜经验、感人事例,这样才能显示新闻工作活力无限、佳作无穷。 “走转改”活动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新闻工作原则的体现,“走转改”活动没有终点。中央五部委发出“走转改”的号令,对我们新闻工作者来说,是个挑战,更是一次深入思考、盘点工作、提升业务的机会。“走转改”的收获是我受益一生的养分。我和我的同事们将带着党和人民群众对新闻工作者的深切期盼,继续走下去,做人民的好记者。 “走转改”,我们在路上。 |
相关阅读:
- [ 05-04]刘云山:社科理论界也要“走转改”
- [ 05-04]构建新闻界“走转改”长效机制
- [ 05-04]刘云山:社科理论界也要“走转改”
- [ 05-04]社科理论界也要“走转改”
- [ 04-23]袁荣祥部长同我们一起“走转改”
- [ 04-13]发扬“走转改”精神深化“走转改”活动研讨会发言摘要
- [ 04-10]泉州晚报社持续推进“走转改”活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