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活动> 基层亲历 > 正文

泉州晚报社吴家阳:投身基层 天宽地广

www.fjsen.com?2012-05-09 16:13? ?来源:福建记协 我来说两句

二、转变作风,能结交更多的朋友。

一个新闻记者,需要广交朋友。但朋友从哪里来呢?就要在基层中找,要善交朋友。

中宣部要求转作风,我的理解就是要放下架子,与老百姓打成一片。你真诚地与他们做朋友了,他们也会把你放在心上,不断提供好的线索给你。

我的一个朋友是东石人。有一次,我到她家去作客,乘车路过东石第二中心小学时,看到一位老人在路边卖“土笋冻”,我的朋友跟我说,这个老人在东石口碑很好,他已经卖了几十年的“土笋冻”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心中一亮,这样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不正是一些百姓的常态吗?我决定就在这里走基层,下车去和卖“土笋冻”的老人交谈,了解他的生活,了解他的工作。

我在路边采访他的时候,很多人都来围观,补充告诉我这位老人的故事。他们说:“记者是要好好采访,帮他报道报道,他真的不容易。”他们还问我是哪张报纸的,当知道我是来自权威主流的《泉州晚报》时,他们很惊讶,说没想到你们党报记者还来路边采访。我写出稿件《七旬翁与土笋冻的半世缘》后,我的朋友告诉我,那位老翁每次遇到她,都要跟她说谢谢,并且提供了一个新的线索。

根据那条线索,我又到东石采访了一对热爱制作船模的兄弟。这对兄弟目前掌握着只有少数人才会的船帆系绳技术。我去采访他们,让他们很开心,觉得自己受到了重视。我的稿件见报之后,晋江电视台立即联系我,希望提供采访者的详细联系办法,他们也去做了一个专题。中央电视台七套的陈宏文记者也与我联系,希望能协助他做好相关的报道。

有一位外国摄影记者说:“如果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同样,如果你写不出好的新闻来,是因为你不够深入,你的作风没有转变。

三、改正文风,让我们的新闻更可读。

走基层,让我更有感触的一点是,我们的文风得到了改正。不再无病呻吟,不再乱发议论。我们根据基层百姓的语言组织起来的文章,就是一篇可读性很强的稿件。

拿材料写稿件的时候,常常觉得笔头空洞,下笔无物。为了要拼凑起文章来,经常要去网上搜索许久。但走基层之后,我们的文风自然得到了改正。

写《解决农村问题要靠走共同富裕之路》时,一气呵成,将近4000字。大部分内容都是引用被采访者的原话,看上去有特色,不空洞。几个小标题一加,一篇稿子的层次就很分明了。

好稿子贵在内容,不要长但要精。在写其他的走基层稿件时,我都尽量控制字数,力争可以在800字内说清楚。永春的旧房复垦走在全省的前列,我和林耀平总编下去走基层时,写稿子只用了700个字,并且稿件现场感强,事例生动。很多记者都说,看总编、编委们的走基层稿,就是一次学习的机会。

我去写《一个老果农的“转变提升”》的稿件时,描述了养羊的一些特点,有熟悉的人问我,你怎么懂得那么多。我说:“哪里是我懂得多,是我的采访对象懂得多,我只是忠实地记录下他的经验而已。”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让我的新闻写作言之有物,线索源越扩越广,朋友越交越多。当记者的乐趣就在这不断的扩展之中不断滋长。

记者是无冕之王,并不在于你地位有多崇高,而在于你走到哪里,都有朋友,都有人信任你,愿意与你交流,愿意协助你解决各种问题。

基层,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母亲,我们只有始终与它保持紧密的联系,才能像安泰俄斯那样,立于不败之地。

  • 责任编辑:黄丽红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