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日报阮兆菁:到一线去捕捉真情的阳光
www.fjsen.com?2012-01-11 17:15?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第二天,微微的小雨把我们送到了省级文化名镇——杉洋镇,这里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目之所及,都能够让人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这里正在重建“蓝田书院”,于是,我们的采访就从这里开始。杉洋“文化通”余增福向我们讲述了蓝田书院的前世今生。建于公元968年的蓝田书院,是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讲学地。就是这样的一个讲学圣地,令人不安的是,1975年,一个疯子的一把大火把“蓝田书院”夷为平地,书院被烧毁成为当地文化的一大损失。值得高兴的是,2009年12月,在当地文化名人的多方奔走之下,由余仁椿第33代孙、杉洋余云辉博士慷慨捐资400万元的蓝田书院重建工程序幕唯美拉开,目前工程几近完工,不久的将来,蓝田书院的雄姿和辉煌将重现在青山绿野间。据余增福回忆,当年的杉洋农业中学就设在蓝田书院,他在此读了两年的书,还没有毕业就在这里留校当起了教师,对蓝田书院总有着特别的感情。 在杉洋文化名镇,松洋村的香鱼养殖、杉洋镇的安全饮水工程也走进了我们的视野。一直想采访更多的内容,镇党委陈书记一直比较低调,连连摆手,说时间还没有到,只要等宁古路通了,杉洋值得宣传的文章多着呢,到时请你们记者来看看我们杉洋的新变化。 采访进入第三天,我们把造福工程作为采访对象。来到古田城西街道枣坪村造福工程点,矗立在眼前的144栋崭新楼房让我们发出了啧啧赞叹,一个削山造地建起来的的华福新村,齐刷刷地吸引了我们的目光。枣坪村的党支部书记陈家微以自信的口吻向我们介绍着,眉宇间总是透露出自豪的神情。华福新村来自于整村搬迁,原址坑头顶自然村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交通不便,孩子们读书也成了问题。经过三年多艰苦的努力,在各方的有力支持下,坑头顶的原住户全部搬迁进了华福新村。为了解决村民们的就业问题,该村规划了50亩土地,计划引进两家食用菌企业,投资建设食用菌标准厂房,提供300多个就业岗位,实现村民们在家门口就业。我们的另一组人马采访了古田县委组织部开展的“三化三带三贴近”活动,“亮标准、亮身份、亮承诺”成为活动的一项主要内容,让许多经营户从中受益,给服务行业和窗口单位输入了新鲜血液,给广大老百姓也带来了方便和实惠。 三天的采访时间虽短,但留给我们的体会却是十分深刻的。到基层一线去,让我们捕捉到了真情的阳光,让我们认识了许多朴实真诚的农民朋友们,了解到了农村的实情,也看到了广大农村致富的新门路。尤其是看到了我们的乡镇干部,为了争取到一个新的项目,为了工程能够早日完工,为了农民朋友们能够早日走上致富新路,全身心地扑在工作岗位上,出谋划策,不计报酬,任劳任怨,这种精神令人钦佩,令人感动!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