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时任香港历史博物馆总馆长的丁新豹回忆,筹备开馆时,特区政府“手中只有三件文物”,分别是孙中山写给侄儿孙昌的信件、亲手题赠予香港海员的“博爱”条幅,以及孙中山为关景良担任证婚人的结婚证书。
然而,当纪念馆2006年12月12日开门迎客时,展示在公众面前的却有150余件文物。丁新豹说,“除了少量由本港机构借出的,约七成是从内地、台湾等地借来。”据他回忆,开馆前两年跑了很多地方“寻宝”,除了为“填满”纪念馆,更希望给港人找出两个答案:“为何香港可孕育出孙中山?他为何选择香港作为起义基地?”
循着这个思路,纪念馆安排了两个常设展览,分别为“孙中山与近代中国”和“孙中山时期的香港”。展览全面介绍了孙中山的生平事迹与革命业绩,展厅内不仅展示了孙中山的书信、墨宝、照片、衣物及日用品,还通过与辛亥革命相关的历史文物,展现了香港在孙中山革命事业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虽然纪念馆内多数展品系借展,展出时间半年至数年不等,但也使得这座4层楼高、总面积2560平方米的纪念馆能展示更多文物,且“常换常新”。
时值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纪念馆暂停开放常设展“孙中山与近代中国”,并将于9月30日在此展厅推出新的展览“理想的追寻——辛亥革命后的孙中山与广州”。
记者从特区政府康乐与文化事务署获悉,该展览将展出约100件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及香港历史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介绍孙中山先生在广州三次建立政权的历史,以及他及其追随者为广州在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教育制度和民生等方面带来的转变。
纪念馆专为儿童开辟了教育和活动区,独具匠心。
位于一楼的2号视像室,循环播放着介绍孙中山的卡通影片,通过两个可爱卡通人物的对话引导孩子追寻孙中山的革命历程;二楼的互动学习室摆放了十余台电脑,小朋友可通过12个游戏学习孙中山及辛亥革命的知识。
纪念馆工作人员黎芷茵告诉记者,每逢节假日都会有很多学生来参观,若是20人以上的团体票则需要提前几个月才能预订上,“小朋友很喜欢这里,边做游戏边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