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和工作方法的重要哲学基础。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指导下,创立并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新闻战线正在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从新闻工作实际出发贯彻党的认识路线和思想路线的重大举措,是提高新闻工作质量、增强新闻说服力影响力、满足群众新闻需求的重要途径,充分遵循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对于新闻战线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调查研究之风和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走转改”活动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实践观点,必将促进新闻战线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也是区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其他一切认识论的根本标志。马克思把实践观点引进认识论,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它使认识论第一次成为真正的科学。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就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树立实践的应有权威,尊重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就能从根本上保证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符合客观世界规律,有效地改造世界。只有尊重实践,才能有力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用空想代替现实、用抽象的原则裁剪实际生活。因此,扎实开展“走转改”活动,着重点是“实”字,要根植于实践,重在联系实际、贵在取得实效,更关键的是它本身就是一个求真务实的重要实践。
走向基层,迈向社会,深入到人民群众中间,这是实践的基础。新闻并不是生于头脑中的主观臆想,而是对于真实世界的主观反映,因此新闻也必然根植于活生生的社会实践。新闻工作者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沃土之中,就会闻到泥土的芳香,就会融入到人民群众之中,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将现实的生活生动地刻画出来,把人民群众的呼声真切地表达出来,让实践中的问题清晰地呈现出来。只有坚持实践的观点,扎根广阔的大地,扎根现实的基层,扎根实际的一线,扎根真实的社会生活,才能拿到第一手新鲜、独到的素材,才会挖掘出新闻价值,才能创作出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基层的好作品。“走转改”活动自开展以来,全国各地的新闻媒体都已经行动起来,深入到基层,深入到工厂、农村、学校、机关、事业单位,挖掘新闻的富矿,寻找实践的力量,也带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新闻工作者应当走出高楼大厦、走出书斋会场,深入改革建设前沿,深入群众生产生活,挖掘现实素材、采写现场报道,以敏锐的时代眼光提炼报道主题,以深厚的生活积淀丰富报道内涵,不断增强吸引力感染力。
转变作风,求真务实,沉下去“接地气”,这是实践的根本。真正“俯下身”,深入基层,面向实践,有了对社会、对群众的深切体认,才能更好地转变作风,以敏锐的眼光发现新闻主题,以深厚的积淀丰富新闻内容,以真切的感受谱写新闻篇章。新闻在实践的沃土之中,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之中,那么新闻工作者就要扎根于人民群众实践的沃土,不断深入,不断实践,从人民群众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只有深入,才会心入,这样发现的新闻事实,挖掘的新闻价值,才能奏出最美的乐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新闻就应当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真实反映他们的酸甜苦辣,真切感知他们的喜怒哀乐,真情体会他们的安危冷暖。新闻人就应当和人民群众在一起,在无距离有感情中,传播民情民意民声。一些新闻作品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得到受众的认可,就是因为它们反映了人民群众自己的生活,表达了人民群众自己的情感,传递了人民群众自己的声音。
改变文风,客观活泼,令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这是实践的关键。文风不正,假话、空话、套话、大话连篇,就会严重影响真抓实干、影响工作成效,耽误问题和矛盾的研究解决,损害党的威信,导致干部脱离群众,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群众中失去感召力、亲和力。新闻工作者要改进文风,就应当深入基层,在实际的生活中感受生活,在生动的实践中形成思想,在现实的问题中凝练语言和文字,用群众的语言表达思想,我们的作品就可以有的放矢,体现群众意愿,引起群众共鸣,激发群众干劲。
- 2011-09-28全国“三教办”检查组来闽检查指导“走转改”工作
- 2011-09-18澳门黄金城:进一步深化“走转改”活动的通知
- 2011-09-04中国各地新闻单位“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受到各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