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是中央苏区的半壁江山和经济中心
www.fjsen.com?2011-04-25 13:15? 吴升辉?来源:福建党史月刊    我来说两句

在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创造出“中央苏区的模范区、模范乡”。上杭县上才溪乡全乡554个16岁至55岁的男劳力中,参加红军和调外工作的达485人,留在乡村的仅有69人。下才溪全乡男子劳动力765人中,当红军和调外工作的533人,留在乡村的232人。在劳动力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吃苦耐劳的客家妇女充当起生产的主力军,通过组织耕田队、劳动互助社、犁牛合作社等方式,创造着农业生产的奇迹,不但耕好自家的田地,还帮助红军家属田耕好;不仅搞好农业生产,而且还出色地完成支前任务。1933年5月,才溪区妇女做布草鞋2897双,稿草鞋6052双,捐献雨伞168把,毛巾212条,列宁帽212项,被誉为“福建全省的光荣模范”。不仅如此,《青年实话》、《红色中华》、《斗争》称赞“上杭才溪区是福建的第一模范区,一切工作取得了光荣伟大的成绩”,还是“选举运动的模范”、“生产战线的模范区”、“退还公债的模范”、“节约的模范”、“合作社的模范”。1933年11月下旬,作为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的毛泽东慕名而来,亲自到才溪乡进行调查,写了著名的《乡苏工作的模范——才溪乡》(后改为《才溪乡调查》),号召中央苏区的几千几百个乡,一齐向才溪乡学习。随后又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将《才溪乡调查》作为大会材料印发给代表们,推广才溪乡的先进典型经验。

在炮火硝烟的战争环境中,创造出成千上万所学校朗朗读书声的奇迹。在文盲占人口80%以上的农村,苏区为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提供了“自由光明的新天地”。闽西苏维埃政权从1930年3月开始,6岁至14岁的男女儿童进入苏维埃政府设立的高、初级劳动小学读书,全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1931年闽西苏区在597个乡,85万人口中,基本上实现了区区有高级小学,乡乡有初级小学。在闽北苏区也基本上普及了小学教育。区、乡办起了列宁高小,村里也办起了列宁初小,使7至15岁的工农子弟几乎全部进入列宁小学学习。同时,苏区还普遍开展了群众性的以扫除文盲为中心的识字运动。在问字所、识字班、读报团、看图识字、夜校、工农补习所等各种形式的扫盲活动中,设立在路旁、田头的识字牌,无疑是苏区一道亮丽的风景。这种识字牌上写着字和画,每天换一次,凡过往行人均须会读会写,不会者由儿童团负责教会才可通过。至1934年1月,上杭县通贤区的7248人,减少文盲达65%,能看《斗争》杂志的占4%,能看《红色中华》报的占5%,才溪区全区8782人,能识50至100字的占30%,能写简单的信件和看《斗争》、《红色中华》的有15%。〔24〕如此显著的教育成效,无怪乎埃德加·斯诺在其所著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惊叹地写道:“在有些县里,红军在三四年中扫除文盲所取得的成绩,比中国农村任何其他地方几个世纪中所取得的成绩还要大。”〔25〕

在苏区这片神奇的热土,类似的奇迹比比皆是,要问奇迹从何而来?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苏维埃旗帜的非凡感召力和苏区人民群众强大的创造力。

虽然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领导,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主力红军被迫长征,中央苏区最终沦陷,但闽西人民为创建中央苏区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必然永载史册。

责任编辑:黄丽红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