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双百人物 > 正文
蔡和森《少年行》:赋诗抒壮志 立誓挽狂澜[图]
www.fjsen.com?2011-03-29 16:53? 陈文广?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新华网长沙3月23日电(记者陈文广)“匡复有吾在,与人撑巨艰;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虽无鲁阳戈,庶几挽狂澜……”1918年,蔡和森写下这首《少年行》时虽已距今近百年,但诗中抒发的凌云壮志和“匡时救民”情怀却穿越了历史的时空,让人激情澎湃。

1918年6月,23岁的蔡和森满怀一腔救国热情,受新民学会委托,远赴北京联络赴法勤工俭学事宜,以深入了解俄国和欧洲革命的真实情况。

蔡和森从长沙乘船到武汉,然后转坐火车去北京,途经洞庭湖时,忽遇狂风骤雨。他瞭望湖面上汹涌的波涛,联想到祖国的现状与未来,即景抒怀,写下了《少年行》这首气势磅礴的五言诗:大陆龙蛇起,乾坤一少年;乡国骚扰尽,风雨送征船;世乱吾自治,为学志转坚;从师万里外,访友人文渊;匡复有吾在,与人撑巨艰;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虽无鲁阳戈,庶几挽狂澜;凭舟衡国变,意志鼓黎元;潭州蔚人望,洞庭证源泉。

今人读到这首诗时,仿佛仍能看到蔡和森在洞庭湖上慷慨陈词、意气风发的形象。

据蔡和森同志纪念馆党支部书记谭剑翔介绍,当时的蔡和森踌躇满志,对此行充满期待。“乡国骚扰尽,风雨送征船。”充分表明蔡和森将此次北京之行看成是匡扶中国征途的开始。而后来的事实也表明,此次北上之行意义重大:北上后,蔡和森受到十月革命的影响,思想矍然猛觉。他在写给毛泽东的信中说:“只计大体之功利,不计小已之利害,墨翟倡之,近来俄之列宁颇能行之,弟愿则而效之。”

责任编辑:林洪熙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