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2011全国“两会”> 问局十二五 > 正文
从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区域不平衡现象
www.fjsen.com?2011-03-02 10:31? ?来源:中国网    我来说两句

要让收入趋同就意味着我们要从造成差异的因素着手

首先我们要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东西部在就业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上会存在差异呢?我们知道,就业环境的差异源于两个地区在产出上的不同,而产出的不同则源于投入方面的差异。我们这里所说的投入并不仅仅包括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传统意义上的投入要素,还包括了自然条件、制度环境等更广泛意义上的投入要素。接下来,我们把这些因素分成三类。第一类是难以改变的因素如自然条件的差异。一个例子就是区位差异,由于东部地区海运方便,从而与国际市场尤其是欧美市场的联系成本较低,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时就更具优势,这种自然条件的差异是我们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无法改变的。第二类因素是桥梁、隧道、公路、房屋、机器设备等看得见摸得着的因素,这些因素可以统称为硬基础设施,这种物质上的差距可以通过中央政府对落后地区基础设施投资的倾斜而得到较快的解决,东西部地区在硬基础设施方面的差距也是十二五时期内中央政府要着力解决的问题。第三类是法治环境、政府服务、受教育程度等看不见的因素,可以统称为软基础设施。一般来说,软基础设施的积累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而且其效果可能不是立竿见影的,这就意味着在这方面的投入是更为长期的,以人力资本为例,这就需要政府对西部在教育科技等方面进行持久的投入,这也正是在十二五计划中区域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而言之,要缩小东西部的收入差距,我们不但要改变西部地区在物质方面的短板,还要在软件方面缩小其与东部的差距。而由于产出还会受到一些无法改变因素的影响,东西部地区收入趋同并不意味着东西部之间的收入完全均等化。

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在其内部也很可能是不平衡的,同时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也不意味着其将简单重复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

事实上,在解决区域不平衡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不仅包括如何让资源在东部和中西部之间进行配置,也同时包括了如何让资源在中西部地区内部进行优化配置的问题。

从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地理尺度来看,跟东部的早期发展一样,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过程也必然会经历一个以点带面的过程。这也是目前国家打造内地新开放平台政策的目的,即在内地首先创造出一批能够起到带动作用的经济区域,然后再带动中西部地区的全面发展。这个逻辑跟我们在上面一节的分析是一致的,要改变东西部区域在经济发展软硬件条件方面的差距,在一个相对小的区域内首先实现是比较容易的。此外,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发展还有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西部地区在我国整体生态环境中的屏障地位,使得这些地区的开发必然是一个集约发展的过程,要在自然承载力足够的地方充分发展而不应该片面追求地理尺度上全方位的开发。而在一些公共服务提供成本过高的地方,对人口和经济布局进行一定的重新合理布局是必要的,这就涉及到可持续国土空间开发的意义。

另外,从中西部地区的产业发展来看,也不是所有东部的产业都会向中西部转移,一些集聚效应较高的产业可能还会留在东部地区(比如金融业),一些污染严重的产业也不应该往自然承载力更弱的西部地区转移。但同时,随着全国经济更加一体化,西部地区的一些特色产业将可以更好的利用全国市场而得到壮大(比如旅游业)。正是基于这两点,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其将简单重复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应该通过有序引导国内的产业梯度转移,实现国家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小结

一个内部差距巨大的经济体,其整体发展最终将会受制于这种内部不平衡的影响。对于中国来说,在未来,东西部地区收入的趋同将是一个大趋势。中西部和东部之间收入和就业环境等方面差距的持续缩小也将是中国经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趋同这并不意味着收入差距在可见的将来会完全消失。趋同的过程在中西部地区的大城市或者经济密集区将表现得更为迅速。最后,中西部的开发并不是简单地把东部的产业发展模式移植到西部,而是在东西部收入差距缩小背景下全国经济版图的重构,这需要我们在产业转移和发展方面做出更多的引导。

(冯俊新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系)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