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月18日电(记者许晓青、张舵、季明)在城市化不断加速的中国,特大型城市如何突破交通“越治越堵”的怪圈,已经成为地方人大、政协“两会”必须直面的民生关切。记者获悉,在常住人口均已超过1900万的北京和上海,“治堵”方略已被写入地方“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
过去一个多月内,为治理令人担忧的北京交通生态,《北京市澳门黄金城:进一步推进首都交通科学发展加大力度缓解交通拥堵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问世。
现实情况并不容乐观。在迎接新车摇号的过程中,一边是依旧“开车不如跑步”的不分时段拥堵,另一边是“买车就像买白菜”似的井喷车市。根据北京市交通委通报的数字,仅首轮摇号就已经有21.0178万名个人注册,接近全年24万的指标。如何科学有效地“治堵”,正在成为各大患有“堵症”城市管理者绕不开的民生难题。
北京市长郭金龙在日前召开的北京市“两会”上做出“多管齐下、有效治堵”的承诺。承诺表示,今年北京除了“摇号”新政外,还将继续发展公共交通、启动建设交通智能信息系统、制定严重拥堵应急预案,完善高峰时段区域限行措施等。
上海市长韩正也表态,除了秉持“公交优先”战略,世博期间精准率极高的智能交通网络必须在“十二五”期间得到充分发展。
中心城区道路相对更狭窄曲折的上海,长期采用“车牌拍卖”的方式,提升驾车成本,达到“限流”和“治堵”的目的。当然这种被戏称为“世界上最贵铁皮”的“治堵”方略在刚出台时也曾引发不少议论。但从目前上海市的交通状况看,这种方法还是比较有效的。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沈国明教授对记者说,上海的治堵方式完全没有违背国家的上位法,在人口高度密集的城市空间,“拍卖”或“摇号”等措施,是治理交通拥堵的有效手段之一。
但他也指出,从长远看,切实有效的“治堵”依然要靠推广大容量的便捷公共交通来实现。
事实上,拥堵已经不是北京、上海、成都、广州等大城市的专利,杭州、西安、南京、长春等省会级城市也面临拥堵的难题。如何治堵正在成为中国城市的公共民生难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