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竺:“十一五”开创了卫生工作崭新局面
在1月6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指出,“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卫生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开创了卫生工作崭新局面的五年。经过五年努力,卫生部门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卫生工作对保民生、促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十一五”卫生成就,为卫生发展再上新台阶、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牢固树立了卫生改革发展的新理念。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经过抗击非典疫情考验之后,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确立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将发展卫生事业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七大确定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奋斗目标,指明了坚持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质的根本方向,明确了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历史任务。五年来,全国卫生系统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理念,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卫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卫生问题,统一思想认识,调整发展思路,强化薄弱环节,改革运行机制,改善服务效果。总体上,卫生工作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健康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这是五年来卫生工作取得成就的思想基础,是值得认真总结、发扬光大的重要精神财富。
二是确定了卫生改革发展的新思路。在多年探索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澳门黄金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了改革总体思路、基本框架、政策措施和近期重点工作,着力通过制度创新解决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用基本制度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按照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原则,“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全面落实改革任务。两年来,卫生改革的各个领域都取得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
三是卫生事业发展迈出新步伐。在公共卫生和基层卫生服务领域继续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改造和人才队伍建设,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大力开展了针对妇女、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卫生保健项目,更多城乡居民开始享受针对重大健康问题特别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规范化服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从2005年的1.79亿增加到2010年的8.35亿,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率从30%提高到90%以上,我国卫生筹资公平性得到显著改善,保障制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中医药国际影响日益扩大,在中国特色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作用更加突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和综合协调效能大幅提升,药品安全状况明显改善,食品安全和各项卫生监督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十一五”是政府卫生投入增长最快的时期。2009年各级政府卫生支出总量达到4685亿,是2005年1552亿的3倍。政府卫生支出形成了优先保障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兼顾供需双方的新格局。卫生体系中长期存在的薄弱环节得到明显加强,发展不平衡问题开始有所改善。从2005年底到2009年底,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从88.2万所增加到91.7万所,增长4.0%;医院床位数由336.8万张增加到441.7万张,增长31.7%;专业卫生技术人员由446万人增加到553.5万人,增长24.1%。卫生资源人均占有量的地区差距出现缩小趋势,东中西部地区千人口医院床位比例由1:0.79:0.79缩小到1:0.83:0.84。
四是国民健康指标显著改善,群众得到更多健康利益。“十一五”期间,我国人均期望寿命预计至少提高1岁;孕产妇死亡率从2005年的47.7/10万下降到2009年的31.9/10万,下降了33.12%;婴儿死亡率从2005年的19.0‰下降到2009年的13.8‰,下降了27.4%,均提前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2009年全国门急诊人次达到54.88亿,比2005年增加13.91亿人次,增长了34%;全国住院人数达到1.3亿人次,比2005年增加6,072万人次,增长了84.5%。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得到更好满足,看病就医更加方便。卫生费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从2005年的52.21%下降到2009年的38.19%,居民个人医疗卫生支出过快增长的趋势得到进一步遏制。
五是广大医药卫生人员为人民健康做出了突出贡献。五年来,我们经受住甲型H1N1流感、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突发事件的考验,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不畏艰险、不辱使命、舍生忘死,抢救生命、救治伤员、防控疫情,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我们圆满完成了北京奥运会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等重大活动卫生保障任务,妥善应对和处理了三聚氰胺奶粉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维护社会安全和稳定,交出了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五年来,全国700万医药卫生工作者,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维护人民健康努力工作,无私奉献,创造了出色的业绩。实践证明,我国医药卫生队伍经得起考验、值得信赖,是人民健康的忠诚卫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