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打工者在春节后开始寻找工作机会摄影/范辉
“我的偶像是李宇春我找工作看重‘发展空间’”———
当全世界都在为经济复苏乏力、失业率节节攀升感到无奈时,中国却在上演用工荒。长三角、珠三角制造业基地用工告急,而此前的劳动力输出大省四川、湖南、安徽等地的民工输出数据也不容乐观,春节一过,涌向工厂的打工者如同流过沙漠的河流,一夜之间就消失了。用工荒是否真的存在?打工者到底去了哪里?中国人口红利难道如此之快就结束了?本报记者春节过后探访珠三角广州、深圳、东莞多个城市,试图追寻消失的打工潮,并试图寻找打工潮潮起潮落背后的隐秘动力。
在深圳最大的劳务中介龙华三和招聘会上,无论招聘企业还是求职者都在忍受着潮湿天气的煎熬。菜市场的馊味和人们的汗水味混合在一起,让人一秒钟都不愿多待。当地最大企业富士通凭借世界500强的头衔还能引起求职者的兴趣,而大多数企业都在苦苦等候应聘者。
■“马上叫我去上班的都是烂公司”
1987年出生的周丽已经是第三次来这个招聘市场了,黑黑瘦瘦,挎着一个印有卡通图案的小包。楼上楼下一通转悠,偶尔坐下去和企业招聘方聊两句。一个上午,手里的十份简历都没有发完。“马上叫我去上班的都是‘烂’公司,有的公司待遇不错,只会叫我等通知。”但她并不着急,今年招工企业多,至少转到元宵节以后。
在周丽的家乡湖南邵阳,像她这样春节刚过完就来广东的人并不多。以前在广东做个零散的短工、服务员、超市推销员,现在她希望找个公司文员做。不过企业的需求和她的预想有差距。“基本每个岗位都需要2-3年的从业经验。要懂外语,有业务关系,这些我一样没有,我不是他们那盘‘菜’。”
对珠三角企业而言,现在真不是挑剔的时候。如果技术员、业务员还能再等等的话,流水线工人的缺乏已经让企业开始“淌血”。许多工厂的订单已经排到6月,一些工厂甚至排到了四季度。“消失的需求又回来了,但工人不见了。”这意味着只能数着工人接订单。习惯了工人簇拥的加工业遭遇招工难,心理落差更大。
- 2010-03-12新生代农民工处于“城乡双重边缘化”尴尬境地
- 2010-03-11“新生代农民工”:“我们要进城!”
- 2010-03-11中央一号文件解读:城市要对新生代农民工敞开大门
- 2010-03-11新生代农民工婚姻日渐多元化
- 2010-03-11新生代农民工要“饭碗”更要社会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