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日报创刊60周年> 内首页> 幕后 > 正文
校对生涯杂忆
www.fjsen.com?2009-08-25 16:55? 丁佑?来源:福建日报网    我来说两句

?
??? 我是1953年中专毕业后分配来福建日报干夜班校对的,在校对组呆了27年。当时,七八个人全挤在一间二丈见方的平房里,不大的地方摆下了七八架单人床。所谓的床,是用二条板凳做床脚,上面架上床板。没有办公桌,仅有二张如乒乓桌大小的桌子(没有抽屉)。没有台灯,就借助吊灯灯光,坐在木凳子上或单校或对校。夏天蚊子多,我们一手挥扇赶蚊子,一手拿笔细校。
?

那时人少,周日一样要出报,每次只能让一位同志轮休,但这也不一定能保证。遇有重大事件,停止休息全力投入工作是常有的事。都是“公家的人”,奉献是理所当然的。“文革”期间,报纸只登新华社消息,许多编辑记者无事可干,校对人却没有这个“福气”,报纸没有停刊,校对组一天都不能休息。

校对组的工作就是扑灭差错,包括排字的差错和原稿的差错。

排字差错是在拣字中产生的,除了拿错铅字外,还包括看错原稿(当时稿件全是手写,一些编辑写的字难认)。这类差错还比较容易发现,如“大”“太”,“自”“且”等字形相近的字。一些原稿字迹太潦草,排版时把“洗”看成“选”或因删改太厉害整段误拣、漏排也时有发生。

原稿差错情况比较复杂,大体上可以分为用字用词错误、事实错误、政治性错误三种。发现和扑灭政治性错误,是对校对的最大挑战。上世纪50年代,有位编辑误把“陶希晋”编为“陶希圣”,陶希圣是国民党的御用文人,陶希晋则是华东区革命领导干部,两个名只差一字,但一错就不得了;1987年,《血肉长城》文中有一句“这是做敌军政治工作的收获”,编辑漏了很关键的“做”字,出了大错。

知识性差错,多是由于编辑对一些知识疏忽引起。如把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误为“海上升明月”;以为淡水的鸳鸯海里也有,形容海中情侣游泳时用了“海中鸳鸯戏水”等。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