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黄如飞) 今年4月,由海西20城市党报协作网成员单位赣南日报社策划的“科学发展周边行”,与《福建日报》《闽西日报》密切配合互动采访,系列报道刊发后,引起赣闽相关方面的高度关注。《福建日报》在5版《全景海西》陆续予以转发。江西省委宣传部阅报小组近日对这组报道评价指出:“赣南日报专刊中心把科学发展抓项目报道向纵深推进,精心组织策划‘科学发展周边行’,凸显省委、省政府报道主题的同时,标新立异。整组报道内容丰富,主题高远,通过周边发展起来的‘大项目’现象,透视科学发展内涵。整组报道值得媒体借鉴。”
这是海西20城市党报协作网成立后发起的一次异地大型采访活动。
今日,本版特刊发“科学发展周边行”系列报道之《坡地工业,发展园区探新路》。
近日,记者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南岗工业开发区看到,大大小小的厂房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犹如一片工业的梯田。询问随行的上杭县工业园区主任胡冲得知,上杭多方筹资征地拆迁和推平山坡地,在这里建起了工业园区。
逼出来的“坡地工业”
这是逼出来的路。上杭县地处闽西山区,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地理结构,人均占有耕地0.88亩,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耕地保护国策的深入实施和山多地少的特点,不允许过多地占用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经济社会的发展,大上工业项目的形势,又必须增加供地量。于是,低丘缓坡地的利用在剧烈的矛盾中走到台前。
上杭县通过削高填低,将低丘缓坡开发为平坦的工业集中区,从而跳出了占用耕地发展工业的窠臼。上杭县在为自身工业发展找到突破口的同时,也为龙岩市的工业土地要素制约做出了破题式的探索。2005年至今,上杭县征用并报省政府审批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用地,其中山坡地就达2279.4亩,占总用地的91.1%,而动用的耕地不过222.1亩,只占总用地的8.9%。
龙岩上杭利用低丘缓坡地发展工业项目的做法和经验引起了极大关注,国土资源部有关领导评价说:“这是一项富有远见的创新,为我国南方丘陵山区科学处理保护土地资源与发展经济之间的关系,走出了一条切合实际、科学发展、节约集约用地的新路。”
因地制宜求发展
上杭县组织开展了适宜工业用途的山坡地调查,根据地形地貌、交通、水、电等条件,选定坡地工业集中区。同时查清区域位置、面积大小、权属地类别等,分近期(3年内)、中期(5年内)、远期(10年内)三类开发利用类别,统一登记造册和上图。据胡冲介绍,通过调查,上杭县已确定适宜“坡地工业”用地3.45万亩。根据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等条件,科学划定近、中、远期“坡地工业”用地集中区,并纳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
为了鼓励乡镇和投资者发展“坡地工业”的积极性,上杭县出台了灵活的土地使用、财政税收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每年从经营性房地产项目用地出让金收入中,按不少于5%的比例提取工业用地成本调节资金,专项用于利用荒山坡地发展工业配套设施建设。对规模在500亩以上的乡镇坡地工业集中区,已完成“三通一平”和征地拆迁工作,并向企业交地的,经验收合格后县财政按每新增100亩工业用地10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
南岗工业开发区通过发展“坡地工业”,目前,共有落户企业61家,项目全部达产后,年实现产值将超过120亿元,年实现税收8亿元。昔日毫不起眼的低丘缓坡,如今正在创造出越来越大的经济效益。
开发和保护并举
上杭县坚持把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避免水、气污染摆在发展“坡地工业”的重要位置。目前,上杭县已建的南岗工业开发区和蛟洋、南阳工业集中区,环保和绿化投入累计达到1100多万元,达到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要求,保证了工业集中区的可持续发展。
上杭县在发展“坡地工业”的过程中开发和保护并举的主要做法是:在坡地工业集中区规划建设和项目用地选址审批过程中,尽量避开生态公益林地,充分挖掘利用荒坡地、疏林地,最大限度地保护植被。在项目平面布局时充分考虑土方平衡,实行台阶式布局,既控制工程造价,又适应了自然地貌,防止塌方的发生。对进入工业集中区的项目,必须经过环保部门的环保审查。
“利用山坡地发展工业,做到开发和保护并举,是山区走新型工业化路子的优选模式。‘工业上山’,对于山区来说是一种必然趋势。”胡冲说,上杭的这一做法已在龙岩市得到推广,目前,全市有8个省级工业开发区、15个乡镇工业集中区建在低丘缓坡地上。
赣南日报记者 高真泉 罗亦华 胡瑞谊 福建日报记者 黄如飞
2008年6月27日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