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互动频道>博文精选 >正文

问题往往就出在“律已”二字之上
来源:东南网 2011-08-29 编辑:黄水来

虚伪的“伪”字声誉不好。伪造、伪装、伪证、伪君子,统统都可与一个假字互相替代,伪就是假,假就是伪。其实,伪字原意并非假,它的声誉,十有八九是被人败坏的。

《荀子·性恶》的第一句话:“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说“人之性恶”,其根据是“人之性”生而好利、好妒(疾恶)、好色(声色),这是与孟子的“性善”说唱反调的。后半句“其善者伪也”,也与通常所说的“伪善”不同,并非假惺惺地装出一副菩萨面孔。这个“伪”字,由“人”与“为”二字组合,本意便是“人为”——“伪者,人为之,非天真也”,南唐训诂学家徐锴便如此诠释这个“伪”字。荀子则说:“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按照他的意思,因为“人之性恶”,故变“恶”为“善”,必有待于礼义的教化和法度的规范,他称此过程为“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这便是“人为”之“伪”。当然,“教化”与“规范”,都是对别人的,对自己则另有一种说法,例如“修身”,“养性”,“慎独”,等等,如今也叫“律已”。

1 2 下一页

首页> 互动频道>博文精选 >正文
相关新闻
·没必要也不该殷勤地为选手"折腰"
·股市里不缺乏韭菜姑娘与韭菜大叔
·单位网球场怎么变成领导“独食”
热点推荐更多>>
互动精选更多>>
福建要闻 国内热点 文化教育 热点专题
台海播报 环球扫描 娱乐体育 互动反馈
生活服务 论坛热贴 博文精选 报料投稿
< 返回首页 | 回到顶部 >
东南网旗下网站 | 律师严正说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