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福州】
阴 5℃/9℃
福建政经  福建社会  国内热点
台海播报  环球扫描  娱乐体育
生活服务  论坛热贴  博文精选
文化教育  互动反馈  报料投稿
位置: 首页 > 职场 > 正文
人才格式化难以适应社会发展
2011-01-07 08:46:05

魏志春教授对最近上海青少年PISA成绩列世界第一的“喜讯”做了新的注释。据魏教授掌握的情况,尽管在世界65个国家和地区的竞争中,上海学生的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三项成绩均位居第一,但这基本上是有赖于上海整体的考分高,即原来的所谓薄弱学校、差生的面貌发生了显著改善,但如果单单分析PISA三项测试的“尖子生”情况,上海与其他国家城市几乎没有什么差别。而创新人才的培养,恰恰比拼的是冒尖的那部分人群,在这方面,我们不仅没什么优势,反而还有许多羁绊。

魏教授还对影响了中国几代青少年的一句口号提出了质疑,那就是耳熟能详的爱迪生名言:“天才,百分之一是灵感,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中国教育界却习以为常般硬生生掐掉了前半句话。“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魏教授说,创新其实靠的是一种灵感,从某种程度上说,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属于英才教育,但现在中小学的课程标准、考试标准都是格式化的、大一统的,教材内容、考试题型都是规定死的,教师在教学中的自由空间很狭小,这又怎么能培养出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呢?

长宁区教育学院特级教师严重威在研讨会上说,从这些年的学生考试情况来看,会发现一个奇怪现象。有些学生数学成绩很出色,但在物理计算时却失分严重;还有的学生对同一物质的物理性或化学性掌握得很好,但迁移到生物学上,则立刻会显出知识掌握的破绽。这就是说,我们教给学生的知识是“隔学科如隔山”的,没有知识的融合、没有综合能力的提高,也是不可能迈上创新之路的。(东南网手机版)

相关新闻
学生心态:考研为就业加价码
广东100名农民工免费读北大
高校专业多学生就业质量更差
重庆报考研究生达到28448名
返回首页
东南网版权所有 ? 2010-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