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博文精选 > 正文
所谓收视率是收购来的?
2010-07-06 09:20:11

总是纳闷电视上经常喋喋不休地宣传的收视率到底是怎么得来的,现在终于茅塞顿开,原来一些电视台大言不惭地标榜的所谓收视率,实际上就是挖空心思通过花钱收购来的。这大概可以说是造假术在传媒领域的成功运用。

据介绍,目前我国电视收视率最为可靠的统计方法是,在样本客户家庭电视机上加装类似机顶盒的收视测量仪。样本户家庭成员在收看电视时,只要在某个频道停留一定时间,机顶盒就会记录并生成统计数据。某些电视台便定期给样本户送大米、食用油之类,让对方长期锁定某频道;有的电视台开出的价码更行情看涨,每星期花两个晚上看某台,不仅有小恩小惠,还能额外得到400元。一言以蔽之,光鲜又耐看的收视率实际上是收购来的。

通过钱为媒介而得出的调查情况,虽然对被调查户来说确实具有诱惑力,也足以让人产生锁定某频道的冲动。然而,掺杂了利益的调查毕竟失去了本真,使收视率失去了意义。

知道国人造假的能力非常了得,据说除了导弹和人造卫星,都难不倒各行各业的造假高手。而造假的动力说白了无非就是名和利,归根结底是因为利益的诱惑。逐利的源动力,使国人的智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并不择手段地使出浑身解数造假。电视台之所以造假,自然是因为收视率的高低,与招揽广告的多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高的收视率可以成为电视台办得成功的重要参照,也成为吸纳广告主的金字招牌,所以就有人动起了歪脑筋,为造假新产品添“新秀”,给层出不穷的造假现象推波助澜。因此,收视率的高低只是表面现象,电视台真正着眼的幕后博弈,是争抢巨大的广告“蛋糕”。

电视台收视率的高低,本来应该是节目质量以及节目趣味性和可看性等诸方面因素相互比拼的结果,是节目策划、制作、主持等整体实力的反映。掺杂了利益诱惑的收视率,却使收视率变成花钱多少的较量,谁给出的“收购”价格高,谁家的频道就成为锁定的热门频道,收视率就超乎寻常地攀升,胜出其他台。这种不按游戏规则出牌的游戏,显然背离了调查收视率的初衷。诚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一粒老鼠屎可以坏一锅粥,有电视台参与了收视率的造假,真相一旦被戳穿,对其他电视台收视率的怀疑怕也不可避免,收视率自将成为被鄙视的数字。

不过细想想也不奇怪,在这个无假不成真,各行各业都有造假现象的年代,偏偏要求电视台洁身自好、独善其身,这样的理由似乎也并不充分。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让被调查户配合调查,如果没有一定的方法和利益驱动,可能也不太现实了,除非电视台选择的样本户都是志愿者。既然需要利益调节,那么利益以多少为宜?在无法规定也没有统一标准的情况下,必然会有高低多少之别,而这样的标准也确实不好掌握。于是,就有投机取巧之徒捷足先登地收购收视率,这是社会缺少诚信的必然结果。

收购收视率固然可恶,但分析造假的原因,则应放到社会诚信缺失的大环境中审视。只有从建设诚信社会入手,使诚信成为各行各业和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规则,才能减少或避免收购收视率之类的荒唐事情。(逗号)

相关新闻
妻子最应该了解丈夫六件事
让女人变美的十大秘籍
国土部:房价将会有所下降
裸奔践诺真的值得赞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