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有关人士透露,央视在这个月或稍后一点会对包括《新闻联播》在内的很多新闻节目做出大的调整,或结束严肃拘谨时代,变得更为亲民。(《广州日报》6月8日)

正方:“微笑”更利于价值传播誅

□王攀

《新闻联播》是最具官方色彩、政府形象的节目,反映中国主流审美观和价值观,但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所言:“严肃有余、活泼不足。”

《新闻联播》严肃紧张,固然体现了官方权威,但对于天然渴望平等交流、喜欢对面笑脸的人们来说,过于严肃无疑是传播上的障碍。而如果传播方式不为人们喜闻乐见,传播的价值再优越,又有何用?相比人们希望看到的《新闻联播》,主播们还需要更多微笑才对。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上任不久提出了美国外交的“硬实力”和“巧实力”。其实,无论“巧实力”,还是“软实力”,都属于价值观范畴。价值观传播,在传播方式上,必须会用巧劲、软劲。传播的方式决定传播的效果,甚至决定了传播的价值——— 无论《新闻联播》,还是传递中国价值的其他方式,都应当学会“微笑”。


反方:可别改得像《非常6+1》

□司欣

虽说多元文化的趋势需要轻松活泼的电视文化形态,但我们的电视文化已不欠缺娱乐而是稍嫌过度了,大量的娱乐类节目充斥了电视荧屏,作为主流栏目龙头的《新闻联播》是否需要凑这个热闹,笔者认为有待商榷。

对于受正统教育长大的大部分国民,《新闻联播》的稳重、端庄、深厚和大气的风范,更能顺应人们对主流和重大问题的审美取向。如果说《新闻联播》还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缺陷,并非严肃拘谨,而是空泛、模糊。

作为最具主流价值观的新闻栏目,《新闻联播》在形式上的神完气足已经得到社会公认,无疑体制性的内核缺陷才是改革的要旨所在,而形式上只需做微调即可。《新闻联播》不是 《新闻调查》,不是《东方时空》,不一定要那么多锐气,《新闻联播》不是《非常6+1》和《开心辞典》,我们更不需要那么多娱乐。

' />
据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透露,央视在这个月或稍后会对包括《新闻联播》在内的很多新闻节目作出大调整,“这可能是10多年来央视新闻节目最大的调整。《新闻联播》正在进入一个区别于以往严肃、拘谨的时代,变得更为亲民”。(6月8日《广州日报》)

《新闻联播》对国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但随着网络媒体的勃兴,《新闻联播》也到了与时俱进并作出调整的时候了。如何调整才能让《新闻联播》焕发青春?笔者以为关键在于回归新闻本身。

不少专业人士与网民都善意地给《新闻联播》提建议,指出一些缺陷:新闻落后于热点,多报喜少报忧等。比如2008年南方雪灾初期,央视对雪灾报道的滞后就让观众很有看法,认为作为最权威的新闻节目却不及时报道公众关注的热点新闻,未免遗憾。

换句话说,《新闻联播》只有很好地尊重新闻报道规律,让百姓尽可能多地从节目中得到他们想要的真实资讯,才谈得上“亲民”,才能发挥出更好的影响力。

所谓“亲民”,不是简单地更换几个年轻漂亮的主持人,更不是走杂耍式的娱乐路线———设想一下,假如让挤眉弄眼、一脸坏笑的毕福剑播《新闻联播》,够“亲民”了吧,可这是我们想要的《新闻联播》吗?以上只是“亲民”的表象,实质在于《新闻联播》的定位:为谁播报新闻,播报怎样的新闻?只要节目有新闻性,能以新闻真实为要旨,主持人应该呈现怎样的形象以及主持风格应该是“冷”还是“热”,都将水到渠成地得到解决,而不再引发不必要的争论。如果做不到这些,即使换再年轻的主持人上去,他们也难避免未老先衰、呆板单调的形象。要知道,尊重受众权益、体现新闻性是新闻节目长盛不衰的灵丹妙药。

希望《新闻联播》即将到来的大调整能在新闻性上来一次华丽转身,用鲜活新闻让《新闻联播》更具权威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