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届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结束后,都会留下一个世界性难题——体育场馆要如何利用。当然广州亚运过后也不例外,广州亚运会已经过去5年,当初兴建的竞赛场馆利用率却不太高,不少经营收入远低于投入维护,有些地方的场馆一年也使用不了几次,由于运营成本、客流稀少等原因,不少场馆直接闭门谢客。偌大的体育场馆放着不用,慢慢“折旧”,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而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市民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运动锻炼已然成为大家日常的休闲首选,尤其是广州亚运会之后,广州市民的运动热情更是高涨了不少,但相信不少广州市民有这种体会:到市区里面的运动场馆人很多,每次锻炼花费不少,但很多时候还订不到位置;于是想到稍远一点郊区的亚运场馆踢球、打篮球却发现大门紧闭,吃了闭门羹。 一边是门庭若市,热火朝天;另外一边却是大门紧闭,资源闲置,亚运场馆的“一冷一热”冰火两重天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亟需解决。体育场馆要如何走出闲置困局?除了政府加强前期前瞻性规划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要引入社会经营“活水”,进行多元化经营,这样一来闲置场馆只有经营“活”起来,才能真正火起来。 首先,体育场馆规划要统筹区域发展,要有前瞻性。一方面,场馆在设计阶段就要提前做好充分调研,要与区域发展规划相结合,场馆建设不能只仅仅满足当时运动会的单一用途,还要将目光放长远,更长远考虑未来全民健身方便的需要;另外,就是要不断完善场馆附近交通、餐饮等基础设施配套。我们知道目前这些关门场馆除了运营成本高被迫关门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场馆周边配套不够、人烟稀少,交通不便,一年只有在大赛才会被用上一两次。 其次,在开发利用的起步阶段,场馆要运营下去需要财政予以支持,比如对体育场馆的相关税收上给予优惠,吸引更多市民进入场馆。也可以提取彩票公益金,面向广州户籍人口并逐步扩展到非户籍人口,发放全民健身卡,鼓励公众广泛参与健身活动。不管怎么样,场馆要先开放,不能关着门,尽管不能一步到位,通过财政补贴场馆运营,先让更多的市民、文艺活动和展会进入场馆,这是体育场馆活起来的基础。 当然,要让场馆经营下去,甚至盈利,最重要是引入社会经营“活水”,引入专业化经营团队,将资源盘活,进行多元化经营。在外国早有先例,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新建了15个体育场馆,赛后巴塞罗珀摩西奥公司采取了多元化的经营,包括引入职业体育俱乐部,依靠职业联赛吸引大量的主队支持者前来观看,其中最著名的诺坎普球场,现在就是巴塞罗那俱乐部的主场。统计显示,从1989到2003年,巴塞罗那的奥运场馆共举办了4100多项活动,尽管没有政府任何形式的补贴,但巴塞罗那珀摩西奥公司仍然实现了盈利。所以说,场馆只有经营“活”起来,才能真正“火”起来。(陈维澈) |
相关阅读:
- [ 10-11]体育馆雾霾天能否免费开放
- [ 07-24]“社会人员”称谓是高校体育馆“放不开”之根源
- [ 06-06]拍脑袋决策制造多少“一次性”体育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