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了自主招生和圆梦计划的面试测试。面试题目五花八门,有家长质疑“考实验”“逛博物馆”面试环节对农村考生不公,招办人员现场作了解释。(6月15日《北京青年报》) 在舆论视野中,自主招生对农村考生不公的话题几乎年年都有,但最后基本都不了了之。事实上,全国统考对农村考生是否公平也屡有争议。究竟社会期待怎样的自主招生公平呢?无论对考生来说,还是对完善自主招生制度而论,都需要一个明晰的界定,总不能陷入年年争议而无解的怪圈吧? 公平是一个复杂的观念,世界上也没有绝对的公平。就自主招生而言,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行高考制度缺陷,拓宽了人才选择范围,特别是为偏才、怪才提供了实现梦想的机会和通道,这不仅是一种进步,也是公平的实现。把那些学有所长、综合素质全面的优秀学生选拔进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就实现了自主招生的功能。 因此,既要看到自主招生是高校根据自身的办学需求、培养目标、教学条件等,通过特定的人才选拔机制、公平公正地选拔适合高校自身的学生,也要看到由于经费、籍贯、内容、地区等差异给农村学生造成的不公,并且要创造条件为实现更加理想的教育公平而努力。社会不应把过多的教育公平期待强加于自主招生,否则有可能造成运行中的异化。 社会学者齐美尔曾举过一个著名的例子:如果一个政府禁止任何人包括政府成员闻玫瑰花香,那也是一个不公平的举动。虽然该制度没有歧视任何人,但禁令本身的理由是不恰当的。对自主招生来说同样如此,不能奢望其能对所有对象都能实现无差别的公平,事实上,从自主招生制度产生的那天起,就是针对“创新潜质、学科特长,以及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的考生”,并不是针对所有考生的。 进一步说,自主招生要警惕的是,权力资本、文化资本强势者的侵蚀,要改变的是,程序的规范与合理,接受社会监督等,要注意的是,降低农村考生的经济负担,为城市考生和农村考生提供平等的入学机会。 新闻中提到的家长质疑“考实验”“逛博物馆”等题目,在笔者看来,不能构成对农村考生不公平的指控,因为这样的题目可能恰恰承担着自主招生考试本身的考察目的,更何况,自主招生不是面向所有考生的,是要挑选符合高校自身选择的学生。当然,对高校来说,能否同时出一些适合农村学生的题目,或是可行的选择。 譬如,在美国的学生综合素质考查中,大学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不同家庭背景学生的知识视野不同,以照顾家庭贫困、知识视野受限、地处偏僻和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最大限度地体现教育公平。相比之下,我们的大学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但这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 唯有全方位、多角度审视公平的价值和自主招生的内涵,才能跳出年年争议自主招生对农村考生不公的怪圈。 |
相关阅读:
- [ 06-16]自主招生测试要考虑城乡认知差异
- [ 06-16]“鬼马”自主招生 还有调整空间
- [ 06-15]勿因城乡教育机会不公而伤害自主招生公平
- [ 06-05]自主招生带上妈,教育公平受伤了
- [ 06-05]自主招生设论文门槛,是谁的近水楼台
- [ 06-04]母女联名发论文折射的自主招生漏洞
- [ 04-29]自主招生推荐制如何确保“唯才是举”
- [ 03-31]设置论文门槛让自主招生“变味”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