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澳门黄金城赌城:|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无人超市”的尴尬与启示

2015-06-09 07:57:43?北青报评论员?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无人超市”活动的尴尬和代价,活动主办方能够承担得起。但放眼整个社会,如果诚实守信处处碰壁、假冒伪劣泛滥横行,其巨大创伤和代价我们将无法承受。】

最近,北京和杭州分别进行了一场“诚信测试”——两家超市被设置成没有收银员的“无人超市”,柜台上摆着收款二维码和流程图,顾客可以选择支付宝扫码付款,也可以把零钱投进收钱箱,全程由顾客自助完成。结果显示,诚信付款的顾客占多数,也有人只付10元钱就抱走昂贵物品,甚至是不付款“白拿”。主办这项活动的某征信机构表示,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唤醒公众对信用的重视。

小超市没有收银员,菜摊无人值守,在书店买书付账全凭顾客的觉悟……近年来,各地出现过不少类似的“诚信测试”。所不同的是,以往这类活动主要是在街道、社区等熟人社会中进行,小超市、小菜摊、社区书店推出“无人模式”,一方面是出于对熟人社会的诚信积淀和“诚信制约”的基本信任,另一方面,也基于这种信任,对“无人模式”节约的人力成本和可能出现的损失进行了理性的权衡评估,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测试诚信,但客观上起到了一些测试的效果。北京、杭州近日举办的“无人超市”活动,是在范围更大的非熟人社会中进行,主办方是一家个人征信机构,他们明确表示是为了测试公众的诚信水平,以此唤醒公众对信用的重视。

“无人超市”没有获得多少喝彩,反而招致一些人的批评质疑。普遍的批评意见认为,当今社会诚信的整体水平还不高,“无人超市”中多数顾客会诚信付款,一部分顾客会试探性地“部分诚信”付款,少数人会无诚信“白拿”,这样的结果是完全能够预料得到的,根本用不着大张旗鼓搞一场“诚信测试”。而且这样的“测试”不但对诚信建设没有实际的作用,有时还会让人产生反感,甚至起到刺激、放任顾客贪欲的副作用。不过,如果从活动主办方设定的目的来看,活动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测试出了社会的诚信水平,有助于唤醒公众对信用的重视,活动基本上达到了目的。

举办“无人超市”活动有一个逻辑前提,就是主办方以诚信待人,对顾客的诚信充满了信心,希望顾客不要辜负主办方的信任,也能以诚信回报诚信,由此形成良性循环。这个逻辑前提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它却远非诚信道德建设的全部。现实中我们面临的问题,首先是由于历史诚信欠账严重,社会诚信水平不高,弄虚作假、坑蒙拐骗、尔虞我诈、贪污腐败等违背诚信道德和违法乱纪现象大量存在。其次,由于社会治理水平不高,法治环境亟待完善,对违背诚信道德行为的制约不严、惩戒不力,大量失信行为没有受到有效的制裁,一些失信者甚至从失信行为中获得了巨大利益,社会诚信的匮乏缺失,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物质和精神上的重大损失。

一两次“无人超市”活动,测试出了一些人不诚信的底色,同时超市也蒙受了一些经济上的损失,这样的尴尬和代价,活动主办方能够承担得起。但放眼整个社会,如果诚实守信处处碰壁、假冒伪劣泛滥横行,其巨大的创伤和代价我们将无法承受。一两次“诚信测试”活动尽显尴尬不要紧,关键是我们必须从当下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工作做起,为诚信道德建设做出大量艰苦的努力。

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使遵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这些都要落实到社会诚信建设的具体工作上,通过完善技术手段、强化法律手段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大力构建“让守信者一路畅通、让失信者寸步难行”的社会环境、法治环境和文化环境,逐渐使大多数社会成员都“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愿失信”,推动形成“我以诚信待人,人以诚信待我,社会诚信蔚然成风”的良性循环。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澳门黄金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