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演员王学兵因涉毒被北京警方抓获。据透露,他是在家中和其他演员同时被警方带走的。据悉,王学兵曾在2005、2006两年担任北京禁毒宣传员,并表示“远离毒品是珍爱生命,是每个人都该自觉做的”。什么样的明星形象是正常的,进而能被社会所接受?至少一个涉毒的明星不是,一个曾经身为“禁毒宣传员”的涉毒明星更不是。 明星王学兵涉毒只是可想象的“那一个” 王聃 明星涉毒,这实在不算新鲜报道了。在王学兵之前,就有张默、柯震东与房祖名等等。只要去列举,你就能开出长长的名单来。如果不是演员王学兵曾经有着“北京市禁毒义务宣传员”的别样身份,我相信其涉毒的消息甚至难以成为被关注的新闻。因为不仅是明星涉毒,甚至明星涉毒之后的表现,公众亦已能轻而易举地想象。先是以非常态的方式出现,然后是上电视或者是公开地对社会道歉,以求得原谅。一些明星在道歉后会痛改前非,另一些明星却会继续涉毒。 当曾经身为“禁毒义务宣传员”的明星,悄然间成为那个涉毒的人,它验证的或许只是一个常识:明星们的个人道德并不天然优于普通民众。尽管明星们总是被各种光环所围绕,甚至在被宣传后,成为热心公益、积极参与各种公共事务的“闪亮者”。当然,一些明星的确和展现于公众之前的形象并无差别,但对于多数明星来说,这些多半只是一种包装意义上的策略。明星们并不因为这些包装就变得更遵纪守法。既然如此,“禁毒宣传员”涉毒也就太有可能,并不莫名惊诧了。 明星涉毒事件为何高发?一个追问还在于,社会总在期待明星成为那个“更好者”,然而,我们真的走近过他们的“小世界”了吗?有知情人称王学兵吸毒要追溯到多年前。当时,他为了参与演出需要迅速瘦身,从而沾染上了毒品。用吸毒的方式来瘦身,对于普通人来说,这几乎是无法想象的,但它就在明星的身上真实地发生了。在明星的“小圈子”里,一定还有着更多这样的匪夷所思,它们共同成为明星吸毒行为高发的缘由。 这是不是一个警示,经由多发的明星涉毒事件,我们必须要走出某种指向这个群体的过高道德期待?澳门黄金城:明星吸毒,一篇流传于网络之上的《明星本身就是一种毒品》,曾经这样写道,我们自小获得这样的教导:毒品通过作用于人的神经系统而令其上瘾,上瘾者轻则丧失理性,重则丧失劳动力。对照之下,你会发觉明星对粉丝而言也是如此。明星不是别的,他们正是粉丝的毒品——将明星还原成道德角度的普通人,我们才不会倍觉震撼,才不会产生社会道德急剧下滑的错觉。 从某种程度来说,明星王学兵涉毒,其实只是可想象的“那一个”。什么样的明星形象是正常的,进而能被社会所接受?至少一个涉毒的明星不是,一个曾经身为“禁毒宣传员”的涉毒明星更不是。正因为如此,与其感叹明星涉毒,不如尽快建立起更多的倒逼机制。譬如去年下半年,北京市演出行业协会与北京42家经纪机构和表演团体签订了《北京市演艺界禁毒承诺书》,承诺不录用、不组织涉毒艺人参加演艺活动,净化演艺界队伍,这样的举动,其实可以更多一些。 聘请“禁毒大使”须严格程序加强监督 段思平 继柯震东、尹相杰之后,演员王学兵也因涉毒被警方抓获。与前二者相同的是,王学兵也曾被有关部门聘请为禁毒宣传员。禁毒大使涉毒,如同廉政标兵腐败,让人觉得无比讽刺,也极大损害了禁毒宣传这项事业的声誉。因此,有不少网友表达了对禁毒宣传的失望,认为明星参与禁毒宣传不过是“做做样子”。 对于禁毒大使涉毒,我们应该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不能因为今天他涉毒,就全盘否定当年选择他做禁毒大使的合理性。毕竟,当时有关部门选择王学兵做禁毒大使,想必也是看中了他在影视剧中塑造的正面阳光形象,相信他当时的禁毒宣传也能够感染一部分青少年与粉丝,起到一定的宣传效果。 同时,我们要警惕认为“禁毒宣传无用”或“禁毒宣传不该聘请明星”的论调。正如不能因为有官员“台上反腐台下贪腐”就否定反腐倡廉的意义,我们也不能因为有个别禁毒宣传员涉毒就否定禁毒宣传的价值,也不能忽视明星对禁毒宣传巨大的推动作用。毕竟一个人从当年的禁毒宣传员,沦为今日的吸毒者,也是有一个转变过程的,谁也不是天生的堕落者。 当然,王学兵的堕落也说明,我们目前的禁毒宣传在聘请宣传员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禁毒宣传员不应该只是一个光鲜的头衔,而应该肩负着实实在在的社会责任。如果有关部门在聘请王学兵为禁毒宣传员后,能持续与其保持联络、随时了解其最新状况,定期邀请其参与禁毒宣传活动,提升禁毒大使的禁毒意识,也许王学兵就不会沦为吸毒者了。 因此,今后有关部门在聘请禁毒大使时,要严格程序、加强监督。一是做好事前把关,在聘请明星参加禁毒宣传时要选择形象好、负面新闻少的明星,不能因用人不当造成负面宣传效应。二是要明确禁毒宣传不是“一锤子买卖”,不能参加一次禁毒宣传就授予禁毒宣传员的光荣称号,明星必须长年积极投身这项事业,才有资格成为禁毒大使。三是对禁毒宣传员要定期开展禁毒教育,提高禁毒宣传员防毒能力。只有有关部门对聘请禁毒大使的相关制度做出相应完善,类似“被打脸”的尴尬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避免。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