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某民办高校举办“孝敬文化节”,800多名学生集体在父母面前下拜磕头,在父母的头上拔下一根白头发,永远留念。在场的学生和家长泪流满面,被媒体称为“场面感人”。 800多人一齐跪拜,这样的场面真的从电视荧屏来到了现实中。在古代中国,天、地、君、亲、师皆可拜,跪拜就意味着以牺牲尊严的方式,去表达对处于等级上位者的尊敬,并且是一种很极端的方式,是程度极深的自我矮化,这也是为什么乾隆接见马嘎尔尼时也会因这种极端之礼而产生外交风波。 跪拜体现了森严的等级意识,早在20世纪初就被视为文化糟粕的一种,遭受过猛烈批判。即使今天以“弘扬孝道”的名义重现,同样让人感到刺眼。在一场跪拜之后,学生、家长都“泪流满面”,这到底是因为家庭伦理关系真正得到了关注,还是仅仅源于集体行为的情绪裹挟?更深一点追问,跪拜究竟对理解孝道、对培养和谐的家庭关系有多大作用?应当深入考究。 孝道被视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内涵应当是丰富而深刻的,而跪拜是一种陈旧的表现形式,对表现形式大力弘扬,便是沦为了一场形式主义。孩子跪拜家长,与其说是能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苦心,倒不如说固化了孩子服从的等级意识。如此培养出来的家庭关系,是指令下达似的单向沟通,而非交流理解的双向表达。这本质上与“棍棒出孝子”的理念没有区别,都是在家庭中复刻的一套等级关系。 用跪拜弘扬孝道也与现代教育理念相悖。现代教育讲究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与理解,在意见充分表达的基础上,去表达亲人之爱,释放家庭的温暖。让子女懂得孝顺,应当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去理解父母的情感需要,将心比心地体谅父母,这些显然在平等自由的家庭比等级森严的家庭要容易实现。 这所民办高校的做法不是个例,在不少地方,都出现了仅是刻板复制传统仪式,便声称是进行孝道教育、弘扬传统文化的情况。所谓传统文化,是个内涵丰富、外延广阔的概念,如何在其中寻找合理成分与当代理念嫁接,也应当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当前,“国学热”兴起时间并不长,无论是理论研究、师资培养都显不足,不少学校也缺乏沉下心来钻研精髓的耐心,只好模仿形式,于是便出现了跪拜就是孝道、流泪就算教育的情况。 弘扬孝敬文化当然没错,但还是应当少一些博人眼球、急功近利,多一些循循善诱、沉稳厚重。 |
相关阅读:
- [ 01-15]对“跪拜父母”不必过分敏感
- [ 01-14]导演集体跪拜是捡历史的破烂
- [ 01-13]孝道教育何须“跪拜”
- [ 01-13]800学生跪拜父母,且慢指责
- [ 01-13]集体跪拜是孝道还是笑道
- [ 11-20]跪拜,散发着一股霉味
- [ 11-20]跪拜礼不是尊师重教的方式
- [ 11-20]跪拜尊师礼缘何惹争议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