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澳门黄金城赌城:|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云救灾”时代还要集中建备灾仓库吗

2014-08-20 10:12:17?姚  遥?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中国红十字总会将造价1.17亿元的备灾救灾中心,通过两份“阴阳合同”,以每年90万元的价格租给某“皮包公司”,对方再以市场价转租给DHL等快递公司,从中牟利可能达到每年数百万元。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常务副会长赵白鸽承认报道属实,但强调“全国很多备灾救灾仓库都有类似问题”。

面对灾害,救灾物资的仓储是必需的,尤其制作周期长、品质要求高、需求普遍且特别紧急的物资(例如帐篷、防水布、床、发电机等物品),平时若没有仓储,灾难发生后就无法第一时间转运和发放。然而,与稳定的传统仓储模式相比,灾害的发生是不规律的,可能某一年旱灾严重,第二年地震很多,第三年又风调雨顺。传统仓储面对快速变化且极度不稳定的救灾需求,其吃力是显而易见的。

有这么多因素要考量,如果为备灾仓库算经济账,会面临两难困境。如果备灾仓库建在发达的核心枢纽地区,储存空间越大,越能更好地为大灾尤其巨灾做充分准备,进而便捷地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比如,国际红十字会建在吉隆坡的应急仓库,能迅速发送数百吨的物资到亚洲各灾区。然而,维持这样功能的仓储,就要支付高昂的建设与维护成本。但是,如果核心城市备灾仓库建得较小,又不能充分发挥调剂作用,灾害规模一旦超过仓储所能应对的范围,又会面临救援乏力的窘境。

不过,真正值得讨论的问题是,如今救灾还需要斥巨资建立集中式备灾仓库吗?今后呢?集中式仓储发挥功效的前提是,默认运输通道全部畅通,从而能够第一时间将救灾物资运抵灾民手中。但救灾中最大的困境在于,很多灾区尤其中国西部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的区域,或面对巨灾席卷的地区,遇到灾害后交通可能会被全面破坏——从世界另一端空运物资到国内机场可以不超过一天,然而物资面临塌方、断路、滑坡地段的困难,有可能几天以后才能有限地进入灾区。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需要解决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灾民真正快速有效地收到救灾物资。

建设和维护备灾物资仓储的成本,与将救灾物资送达灾民手中的效率,是实践中发展传统救灾仓库的两个挑战。然而,在“云时代”组织救灾赈灾工作,我们不能再用“石器时代”的办法。从国际发展和实践检验来看,备灾工作的社区化和社会化,普遍被认为是能更好解决备灾成本及备灾物资抵达效率问题的好方向。

备灾工作的社区化,属日本做得较为领先。日本灾害发生后,很少见到集中力量突击往灾区运水、粮等生活日用品的场景。日本人应对多次灾害以后,已将应对灾害的准备工作,完全融入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以供水为例,日本自来水管网进入社区后,有一段供水管会远远比正常部分要粗,而且这部分也处在一个相对有保证的环境下。当没有灾害发生的时候,自来水还是自然地循环流动,保持洁净。而发生灾害以后,这一部分就成为一个应急的储水罐,保证当地居民一段时间的正常需求,这样就避免了救灾过程中大批量运输水的需求。

而那些无法社区化的备灾工作,则可以借鉴社会化的发展模式,充分动员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参与。社会化备灾,首先是将集中备灾工作尽可能地分解到各个地区,将集中的大仓库分解为遍布各地的小仓库,甚至那些直接深入到社区一线的应急避难场所,本身也可以被当成是救灾物资的储备仓库。这些小仓库,平时解决本地的小型救灾需求,发生大灾时则调度周边的其他仓库物资进行补充。

小仓库的好处在于能够分解仓储的成本。当每个地区的仓储需求下降以后,可以采用社会合作的模式,借用社会资源以合作的方式提供仓储,或借用市场的模式与企业共同建设和使用物流与仓储,更加充分地使用社会资源。比如,日本的救灾物资转运与送达灾民,就大量地依托物流公司进行。而对于一些可以直接调用的企业物资,则可以借鉴美国模式,签订紧急采购,由企业直接调用仓储商品或紧急生产商品后,第一时间调往灾区。在国内也有这样的起步试验——芦山地震中,壹基金第一时间抵达和发放的物资,就是从地区仓库直接调配的纯净水。

不过,这种分散式的仓储管理,虽然节约了成本,但对整体协调和管理要求相应较高。但从未来的备灾和救灾工作而言,社区化和社会化的备灾大有可为,它既能解决集中式仓储的成本与效率的问题,也避免像中国红十字会这样陷入集中式大工程中的争议与挑战。或许,目前的救灾工作还需要集中地建设备灾仓储,但可以预见,未来的救灾,将是人人可参与的全民低成本、高效率的“云救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澳门黄金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