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澳门黄金城赌城:|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官赖”频出 政府信用待补课

2014-08-15 09:16:20?毛同辉?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据媒体报道,一些地方政府拖欠工程款现象有所抬头,“官赖”现象时有发生。所谓“官赖”,是指一些政府或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无视或侵害劳动者权益,恶意欠款的行为。

“官赖”现象不在一般人的想象和经验常识之中。因为许多人之所以愿接政府的工程、敢在政府工程中垫付工程款,或肯于放债给政府,看中的就是政府的公信力,因为政府债务有财政实力做支撑、有国家信用在后面做隐性担保。正因为这样,政府一旦和“老赖”的社会角色挂上钩,它损害的不仅是政府自身的公信力和社会声誉,对于整个社会的诚信文化和价值观也是一种解构和扭曲。

分析一些地方之所以屡有“官赖”曝出,一是与一些地方政府官员法治意识淡薄有关。这些人内心没有履约践诺的自觉,缺乏对诚信规则的敬畏,却“官老爷气”十足,充满“权力的傲慢”,视欠债不还为寻常和正常。二是一些地方官员好大喜功,热衷于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在任上往往是大兴土木,大铺摊子,“拍脑袋决策”,到最后“拍屁股走人”,却留下一堆债务给后来者,是典型的“政绩由我坐享,还钱不必找我”。这也造成债权人上门时常常遭遇“新官不理旧账”,以致索债无门,徒唤奈何。三是一些地方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比如过多依赖土地出让,或者仅靠寥寥几个纳税大户支撑。一旦宏观政策调整或企业经营出现大的风险,财政收入就受到过多殃及,左支右绌,一些债务就只能以拖欠应对了。

综合分析“官赖”的成因,反映出一些地方政府及其官员在三种观念上亟须补课。

一是要改变好大喜功的“政绩观”,树立一种“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养成一种为民务实的情怀,踏下心来,为老百姓做一些解决实际困难、实现现实利益的好事,办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这样就会省下许多不必要的财政开支,减少财政压力,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

二是要补上“契约意识”的课。契约意识体现的是法治精神和市场经济的精髓,它是经济活动有序开展的前提和保障,同时它也是衡量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市场经济发育程度的标准。参与经济活动的主体和个人契约意识越强,说明这里的市场经济发育越成熟,交易成本越低,企业投资兴业的环境越好。因此,一些地方政府与其花大力气出台这样那样的优惠政策,真不如从治理当地的“官赖”、解决政府债务拖欠问题入手。可以说,打造政务诚信,就是吸引投资者目光、最好最有力度的优惠政策。

三是地方政府官员要增强“开源节流”的意识。“开源”可以解决地方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这也是目前摆脱倍受诟病的“土地财政”、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必需,否则一味沿袭旧路,只能导致最后走投无路,经济发展走进死胡同。“节流”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量入为出,投资建设既要考虑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地方财力的承受力,事先就要想到规避地方债务违约的风险;二是要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益,不能不计成本,不虑产出,避免一些花大价钱投入的项目到最后“建成之日,就是赔钱之时”,那样的话,烂尾、坏账、债务拖欠也就不足为奇了。

国务院日前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作为我国首部国家级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专项规划,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高度重视。“政者,正也”,作为政府部门,则尤其不能成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法外之地”,而更应积极信守和践行包括诚信在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上传播诚实守信、履约践诺的正能量,以政务诚信的打造做重建社会诚信的排头兵。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澳门黄金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