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场上一则澳门黄金城:“老干妈不上市”的新闻引起了社会的热议。据报道,2013年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全球销售额超过37亿元人民币,其董事长陶华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不贷款、不融资、不上市”。一时间,点赞者居多,批驳声亦不少。作为一名财经记者,笔者无意于做一名道德判官,只是希望能从财经的角度透析这一现象。姑且将其视作一面三棱镜,去折射上市语境下的众生相。 “老干妈不上市”,这面三棱镜首先可以折射企业的上市动机。上市的目的是什么?对大多数企业来说,是通过上市拓宽融资渠道,规范经营行为,提升知名度,不断将企业做大做强并回报社会。而在“老干妈”陶华碧看来,“上市那是欺骗人家的钱,有钱你就拿,把钱圈了,喊他来入股,到时候把钱吸走了,我来还债。”应该说,这话确有偏激之处,但不可否认,为数不少的企业确实就是为了圈钱,圈了钱就想着怎么甩包袱、怎么跑路,坑害投资者。 于是乎,一些企业动用关系削尖脑袋包装上市,采用虚增利润、虚构交易等各种造假手段以达到上市的目的。结果,刚上市不久,它们的业绩就变了脸,丢资本市场一个又一个的烂摊子。然而,上市公司是社会公众的公司,承载了一定的社会责任。拟上市企业在开启IPO之旅时,不妨对着“老干妈不上市”这面三棱镜进行自审自查——如果确为圈钱而铤而走险,那么还是趁早悬崖勒马,将精力集中到企业经营上吧。先把企业做大做强,攒齐了符合上市条件,一切或可水到渠成。 “老干妈不上市”,这面三棱镜同样可以折射地方政府在推动企业上市这个问题上发展观是否科学——企业上市,究竟是从政绩的需要出发,还是从企业的实际发展需要出发。眼下,推动企业上市已成为很多地方政府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各级官员乐此不疲。一夜之间,一场“上市大比拼”运动在各地铺开。 不可否认,一些地方政府加大对上市后备企业的培育力度,拓宽企业上市融资渠道,从长远看,这对地方经济发展是有益处的。但在实际操作中,也有一些地方政府从短期政绩出发,将一批根本不具备上市条件,或者暂时还不够条件的企业强行推动上市。问题企业堂而皇之地登陆证券市场,自然会给投资者,甚至整个社会带来无穷危害,好端端的上市工作也成了新的“政绩工程”。因而,地方政府在推进上市工作时,更应该对着“老干妈不上市”这面三棱镜扪心自问——“上市究竟是为了企业发展还是为了自己的乌纱帽?即将推动上市的企业究竟是名至实归还是滥竽充数?” “老干妈不上市”,这面三棱镜照样可以折射各类投资机构的投资动机。对很多未公开上市发行的企业来说,投资机构犹如及时雨,送来了大量的资金,帮助企业渡过了上市前夜最困难的时期。但是,现实是,大量的投资机构利用各种关系突击进入未上市企业后,时间不长便想套现走人,根本不考虑公司的长远发展和股民利益。最终,自己赚了钱,留下了骂名。 虽然,追逐资本收益的最大化是投资机构的主要目的,但很显然,不为企业长远发展着想的投资机构绝不是负责任的机构。尤其让企业负责人痛苦的是,上市前夜,总有投资机构通过这样那样的关系找了来,试图入股,根本不考虑企业到底需要不需要资金。然而,像“老干妈”那样敢说“不”的毕竟是少数。企业负责人到底还是不敢得罪人,只好让利给这些“吸血虫”。这类突击入股背后,往往还涉嫌潜藏着一定的腐败行为,但最终总会露出马脚。作为投资机构的负责人,不妨对着“老干妈不上市”这面三棱镜好好思考——如何帮助企业实现更好地长久发展。 “老干妈不上市”,这面三棱镜还可以折射监管部门的行为以及资本制度的优劣。作为监管部门,对那些削尖脑袋想上市圈钱的造假企业要有“火眼金睛”,要保持严厉查处的高压态势。而对那些不想上市的企业则要深入思考,绝不能熟视无睹。有人说,企业是千姿百态的,并不是每一家公司都适合上市,也不是每一家公司都必须依靠资本才能做强做大。但试想,如果大量的像“老干妈”这样的优秀企业都不上市,资本市场的发展岂不悲哀? 愚以为,监管部门工作的一条基本原则该是,我们的上市制度绝不能将优秀企业挡在围墙外。譬如,学校里很多成绩优异的孩子不想参加高考,那么,我们就该反思我们的高考制度。同理,如果很多优秀的企业不想上市,我们是否该反思现行的上市制度? 不久前,因香港上市制度让阿里巴巴止步于香港资本市场大门之外,引起社会各界的争议。不可否认,任何一种制度都有其缺点,甚至都有其漏洞,因此,也才有了钻空子的人。IPO也是如此。正因其存在漏洞,才需要不断地打补丁。当前,资本市场正处于改革关键期,监管层正革弊图新,IPO制度也正在不断的创新与调整之中,我们要勇于聆听来自企业的呼声,敢于接受一些好的建议和意见,从而不断推进包括注册制度改革在内的各项改革,营造一个健康、活跃、诚信、成熟的资本市场。 1666年,著名物理学家牛顿曾成功地用三棱镜将太阳白光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色带。而“老干妈不上市”,正如一面三棱镜,也折射出了资本市场的“赤橙黄绿青蓝紫”,耐看耐品耐人寻味。 |
相关阅读:
- [ 10-21]星巴克在中国卖高价了吗
- [ 04-21]A股的“注意力游戏”
- [ 04-21]“高送转”需要与公司发展适配
- [ 04-21]《证券法》修改要有前瞻性
- [ 04-17]暴增的“其他费用”哪去了
- [ 04-17]警惕壳资源贬值下的“恶意退市”冲动
- [ 04-17]“业务招待费”玩隐身,是逃避监督
- [ 04-16]上市公司“招待费”莫要掩耳盗铃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