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韩客轮幸存者“尚未幸存”

2014-04-21 09:04? 陈  周?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18日,就在韩沉没客轮的救援还在紧张进行时,带领学生搭乘客轮的高中教导主任姜某自缢身亡,其遗书写道:200多人生死不明,我没有信心一个人活下去。所有责任都在于我,是我筹划了此次修学旅行。请把我的骨灰撒在事发海域……在阴间继续做他们的老师。

姜老师的自杀与遗书,让人唏嘘感叹。他的死也暴露了灾难救援结构上的缺陷:对失踪者的密集搜索的同时,却忽略了对幸存者的心理安抚、后续关怀。

一直以来,对于幸存者的心理治疗,虽然已进入整个营救系统,却并未得到立即而有效的执行,甚至还没有获得足够多的重视。那些在冰冷海水中挣扎的失踪者当然最需要救助,可那些在各种负面情绪中挣扎的幸存者们,政府或者相关机构不能忽略对他们的安抚。从危难中被救助起来的他们,还没有完全的“安全感”,灾难的阴影会笼罩他们很长一段时间。

从心理学上讲,幸存者经历哀恸后会出现悲伤、情绪低落、食欲不佳、失眠等状态,还会觉得人生失去意义,了无生趣,甚至感到“生不如死”。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帮助哀恸者寻求专业的心理协助,就显得至关重要。幸存者脆弱的心理状态,其实让他们还在“生命线”上挣扎。这种心理在各种灾难中都频频出现,与死者的生离死别,没能阻止亲人的死亡等等,都让活下来的幸存者担负沉重的负罪感。

诚然,韩国政府17日就决定为客轮事故人员提供心理治疗服务,这种心理治疗甚至是有选择性的。也就是说,幸存者们同样应得到主动的关怀、贴身的心理疏导。姜老师的自杀谢罪告诉我们,忽略对幸存者的心理治疗,某种程度上也是无法被饶恕的罪过。

面对“耻感文化”浓厚的韩国,姜老师的死其实不难理解。针对韩国这起史无前例的海难事故而言,如何让那些幸存者真正健康地“幸存下来”,让他们的心理不再脆弱、不再恐慌、不再自责……对韩国政府及其相关机构来说,应该从姜老师之死中得到警醒,并从此刻起给予高度重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