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汽车消费者相比,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汽车消费者要幸福得多,因为在那里“吹牛要‘上税’” 媒体记者近日卧底汽车检测中心,对中心进行汽车油耗测试时的作弊行为进行了暗访,内幕触目惊心。其实这早已是行业顽疾,而与测试环节的作弊相比,更荒诞的是目前监管疏松的新车油耗报备制度,以及并不怎么适合中国城市实际路况的油耗测试标准,业界和媒体早已对此呼吁进行改革。 说好听点,国内某些新车的油耗是“测”出来的;说不好听的,很多新车油耗是吹出来的。 对于注水的汽车油耗,消费者无疑是最大的受害者。他们看着厂家推出的“省油广告”,信着新车玻璃上贴着的公示油耗掏钱买单。然而一旦进入新车使用阶段,实际油耗往往比公示油耗高得离谱。消费者这种被侵害的合法权益还很难找到维权途径,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两个车型吹牛、某检测中心作弊的问题,还牵扯到整个油耗检测公示制度的科学性、严谨性以及顶层设计。 与中国汽车消费者相比,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汽车消费者要幸福得多,因为在那里“吹牛要‘上税’”。例如,现代和起亚此前被发现虚报所产汽车的燃油效率,这两家汽车制造商承认相关检测程序有误,导致13款车广告所称的百公里油耗量低于实际情况,结果厂家同意对全球范围受影响的90万辆汽车的车主给予巨额赔偿,其中包括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车主。 由此可见,在汽车发达国家,油耗问题是严肃的商业诚信问题。一旦汽车厂家的自报油耗吹过了头,政府主管部门、法院、消费者组织等会联手让厂家付出高昂的“诚信成本”,以此保护消费者利益,明确商业规则的诚信底线,这值得中国学习。 而站在建设汽车强国的角度,油耗注水、自欺欺人问题伤害的绝不仅仅是消费者,而是整个中国汽车工业的良性发展和竞争秩序。当前,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汽车产业重要的发展方向,油耗测试不准,会导致政策“奖优罚劣”的标尺刻度失真,也会导致市场看不见的手选择失真。 汽车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仅凭企业诚信或者象征性的油耗申报核实制度并不能使消费者在购车时掌握真实油耗。在各地区愈发严格的排放法规约束下,在节能广告效应带来的暴利面前,汽车巨头有足够大的铤而走险的冲动。因此,政府部门的监管还要给力才行。 厂家油耗“虚低”不但将对消费者产生欺诈,还会干扰国家的节能减排战略。因此,必须杜绝形式主义的监管,使厂家的油耗数据经得起政府监管部门的核实,让消费者感受到的实际油耗不过分偏离理想状态下的理论数据,还应积极完善自主的符合中国路况实际的工况标准,让国内汽车油耗数据不再雾里看花、自说自话、自我麻痹。 |
相关阅读:
- [ 09-25]别做“油耗子”帮凶
- [ 03-06]推广新能源汽车配套服务要跟上
- [ 02-04]汽车年检制度要因时而变
- [ 11-11]让汽车消费法规保护体系更完善
- [ 08-15]汽车业存在纵向垄断的制度“温床”
- [ 01-23]汽车年审难还要难多久?
- [ 01-17]汽车三包落实执行仍需细化
- [ 01-16]“汽车三包”:保护消费者力度还不够
- [ 12-11]汽车社会必须普及汽车文明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