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澳门黄金城赌城:|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尖锐而不极端的批评是社会之福

2014-03-05 16:38? 支振锋?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意见可以有分歧,但社会不能被撕裂,坚定而又智慧的回应,是时代任务与共同期待

2014年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开幕,政协报告中“鼓励尖锐而不极端的批评”、“让委员愿讲话、敢讲话、讲实话”的提法,引发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舆论界振奋不已,互联网一片点赞,认为“这个提法很好”、“符合时代精神”、“广开言路,用心良苦”,而且“真诚务实”,“给人民以无比的信心”。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优良作风,“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一直贯彻的正确方针。在革命和战争年代,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不断克服困难,走向胜利;在改革和建设年代,也正是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取得新的进步。2013年9月, 澳门黄金城:总书记在河北讲话时,也同样强调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

批评作为一种言论,是我国宪法所规定的公民权利,它当然应该是鲜活的、泼辣的,有时甚至是辛辣的。但是,作为一种意见表达,它不仅应该有力度,也应该有限度。尤其在我国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既是发展关键期,也是矛盾多发期,利益多元、社会分化,往往导致争论激烈,舆论激化。一方面,面对部分官员的贪污腐败,面对上不了学、看不上病、住不起房的困难,面对贫富分化以及道德滑坡等问题,我们当然不能无视,甚至要及时发声;但另一方面,批评不是为了“恨”,而是因为“爱”,不是意图摧毁,而是为了改善,越是利益多元、社会分化,在激扬文字的同时,也需要审慎、理性与建设性。

曾经在一段时间里,互联网上充斥泄愤和煽动性言论,网络谣言肆虐,严重撕裂社会;网络水军、网络打手无底线地炒作、诽谤甚至诋毁,极大地破坏言论秩序,腐蚀主流价值;更有一些所谓“意见人士”,在互联网上大肆渲染社会矛盾,加剧社会对抗,煽动暴力恐怖,甚至与西方势力相唱和,严重冲击了社会心理,危害着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近年来,执法机关依法处置了一些利用互联网造谣滋事、非法牟利,甚至违法犯罪者。

但正常的执法活动并未完全得到真正理解,还引发了一些知识界与互联网意见人士反弹。在东莞扫黄中,部分人士罔顾人伦道德,肆无忌惮地宣泄歪理邪说;在昆明暴力恐怖事件中,个别人甚至突破人性底线,散布不和谐杂音。虽然执法机关的依法处理和社会舆论的反击已经使得一些“网络大V”们名声扫地,但值得重视的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舆论上的疑虑和寒蝉效应。而且,我们必须承认,无论这种疑虑或担忧是否有道理,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在客观上也是应该值得我们重视和关切的。意见可以有分歧,但社会不能被撕裂,坚定而又智慧的回应,是时代任务与共同期待。

因此,在广泛联系和团结各阶层民众的政协会议上,重申“始终坚持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抓辫子的‘三不’方针,提倡热烈而不对立的讨论,开展真诚而不敷衍的交流,鼓励尖锐而不极端的批评,努力营造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民主氛围”,就是对时代问题的善意回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体现了在社会转型期,中央对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与重视,鼓励尖锐的建设性,拒绝极端的破坏性,也体现了决策者的清醒与理性;另一方面,这也体现了执政党把握全局的能力和应对挑战的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自信基础上的政治有为,也是朝气蓬勃的民主政治。

“忠言逆耳利于行”,真正的共产党员,从来不怕批评。如果能够真正落实此次政协报告的精神,搭建意见平台,拓展民主形式,提升协商质量,让人们愿讲话、敢讲话、讲实话,同时拒绝浮躁和脱离国情的极端言论,形成一种既自由无拘束,又理性、建设性的讨论氛围,就能够更好地实现“不断夯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增进最大共识度,形成最大凝聚力,共同推进民族复兴伟业”的愿景。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澳门黄金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