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经费花了,但花得值不值,有无达到预期效果?广东省广州市财政局局长袁锦霞日前透露,该局正在制定三公经费绩效评估办法,年内将试水对三公经费进行绩效评价。据悉,此举在全国尚无先例。 三公经费绩效评价,本意是按照财政支出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的总体要求,科学地比较财政支出的行为过程、支出成本及其产生的最终效果。其目的在于节约和控制财政资源。作为财政监督的一种有效手段,我国 财政部门在公共财政支出领域进行了相应的实践和探索,但未能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从现实层面来说,广州市财政局尝试三公经费绩效评估,确实有制度破冰之义。 不过,从现实来看,三公经费评估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建立从预算到支出全过程的评价。如果预算本身不科学,未能发挥前置作用,没有相应的参照指标和执行依据,那么评估就可能自话自说。比如预算单位出国考察一次,可以花费10万元,也可以用5万元解决问题,但考察的成果却难以评估。预算单位考察报告中的经验是什么,有收获多少,难以具体量化,很难作为参考依据。又如政府采购,若是其项目设计本身存在问题,即便资金再节约,也不能说“把有限的钱花在了刀刃上”。因此,在经费绩效的评估制度设计中,必须以细化预算作为基础。只有当每个项目都有了明确的执行依据、经费标准和控制范围,绩效评价才有意义。 以招待费为例,接待什么人,每人标准是多少都应有严格的规定,然后根据预算单位的工作量和规定,给予必要的经费预算。在总量限定的情况下,预算单位只要不超列超支,便可视为绩效达标,若是节约和控制数越多,则其绩效实现程度较好,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公经费绩效评估的实现要基于必要的条件,否则就可能沦为形式。目前面临的困难有几点:一是要有科学的绩效预算,二是要建立科学和系统性的评价指标,三是对评价结果要有约束力,四是要重视支出后的绩效评价。从现有的情况来看,绩效评价既缺乏规范,又缺乏技术标准,更缺乏重视程度,使得其评价的结果,往往只能成为内部档案资料,以及财政管理部门的参照依据,未能真正发挥财政资金的管控作用,并为其优质高效使用进行制度兜底。 使用绩效性差,浪费严重,一直是国内财政资金存在的顽疾。最明显的例子是,近年来三公经费包括行政运行费,都在以每年5%的比例不断压缩,有的地方比例更高。其间固然有政府自我控制的因素,更重要的恐怕还在于预算标准过高,花钱的空间太大。当然,三公经费绩效评估不可能实现单兵突进就能解决,在推进过程中注重系统性和综合性,以细化预算作为基础。(福建日报) |
相关阅读:
- [ 02-17]“三公经费”绩效评价应由民意主导
- [ 02-15]内蒙古:三公经费压下去 民生支出提上来
- [ 02-14]“三公”经费绩效评价,让“肉包子”变身“紧箍咒”
- [ 01-29]三公经费“软着陆”亟须“数字导航”
- [ 01-27]泉州严格落实八项规定 去年"三公"经费大幅下降
- [ 01-26]各地相继公布“三公”经费引关注 大幅减少毋庸置疑
- [ 01-25]5省份本级三公经费减幅不足10% 削减力度未达预期
- [ 01-24]“三公”经费降多少该由制度说了算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