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澳门黄金城赌城:|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不要让“过年离婚”成春节不和谐音符

2014-02-07 07:36? 朱永华?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笔者一老乡,大年除夕回老家过年,年初二就匆匆回到城里,在和老乡小聚攀谈的时候,老乡告诉笔者,老家很多在外打工的家庭,过年都回到了村里,热闹之余,在外期间的各种“绯闻”也都在村里传扬开来,村里至少有5对夫妻,是在过年回来办离婚的,这其中就包括老乡的嫂子。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在夫妻两年的分居打工过程中,难以忍受的孤独和寂寞,使得各自都有了新欢,据老乡说,像她哥嫂这种情况闹离婚的,这几年每到春节几乎很“平常”,人们也由开始的不解和嘲讽,到如今不但习以为常,“过年离婚”甚至成为农村春节餐桌上调侃的话题,老乡正是忍受不了哥嫂家的紧张气氛,不得已过完初一就匆忙离开。

春节是万家团聚充满喜庆祥和的日子,一年的辛苦与劳累以及各种烦恼,或都会被阖家团聚的喜庆劲儿冲的云开雾散,人们从电视报道和各种春晚中所看到的也都是欢乐与吉祥,但团聚的喜庆同样也是各种矛盾易于点燃的干柴,尤其是夫妻各自在外打工或留守家庭,并不都是那种“久别似新婚”欣喜。夫妻长期天各一方,开始的思念逐渐演变成难耐的寂寞与孤独,在加上外界的诱惑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对农村一些彼此感情基础并不稳固的夫妻确实是一种挑战。老乡的哥嫂是经“媒人”撮合在刚满20岁时就组成了家庭,彼此也谈不上有多深的感情,在连续生下两个孩子之后,小的刚会走路,就全部扔给的公婆,夫妻二人各自跟随老乡在外地企业打工。从老乡的话语中,笔者能够听出,其哥嫂闹离婚说不上是谁对谁错,哥哥有了新欢,嫂子也坦诚已“红心出墙”。

其实,笔者这位老乡现在也是再婚家庭,如今和城里的老公已经生下一个男孩,就在三年前的春节,已经独自在外打工两年的老乡有了自己的“新欢”,三年前的春节,她回老家将两年的全部收入积蓄交给老公,换来了一张协议离婚书,抛下刚会喊妈妈的女儿,赶回城里和现在的这位老公结了婚,老乡坦言,第一次结婚,年龄小不懂事,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幸福,这第二次婚姻,对方是个“南漂”的大学生,尽管老乡的家人都不看好她的选择,怕靠不住,但老乡还是坚持和他走在了一起,用老乡的话说是凭自己的眼光赌一把,好在她认为赌赢了,现在不但在省城有了自己的房子,自己也成了“专职太太”,这让她很满足。据老乡说,她村里像她这种情况离婚的不少,但能够像她这样“赌赢了”的寥寥无几,有的在老家离了婚,和新欢结婚不久又再离;甚至因为婚姻不如意已多年羞于回乡。

实际上,随着社会的开放和经济的发展,离婚率逐年攀升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相关报道显示,中国离婚率已连续9年递增。22~35岁人群是离婚主力军,36~50岁年龄段是婚姻平稳期,50岁以上人群离婚率上扬,且学历越高离婚率越低,而婚外情则成为离婚的“最大杀手”。尤其是在农村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和留守家庭,随着观念的改变,不但离婚现象和某些“临时家庭”越来越多,“过年离婚”更成了农村一些夫妻与万家团圆同时上演的一出“闹剧”,笔者的侄女还是农村小学的一名教师,并且和丈夫已经有了一个孩子,丈夫前几年都在外打工,去年回家过年居然抱回来一个孩子,侄女一气之下回了娘家,春节一过就和丈夫离了婚,随后辞掉了乡村教师也带着孩子到浙江打工去了,今年春节,听大嫂说侄女也即将有了新的家庭。

不可否认,对于农村很多打工族的留守或夫妻两地打工的家庭,在艰苦打拼的过程中,夫妻感情和婚姻方面确实面临着很大危机,在以经济收入来衡量幸福等错误观念的驱使下,家庭的责任意识在新一代打工族群体中越发被弱化,这不仅给农村一些家庭过年笼罩上一层阴影,更给农村的家庭稳定造成很大威胁,而且这种“传染效应”又影响了很多正常幸福的农村家庭,“过年离婚”甚至已经成了潜伏在农村的一个社会问题,有必要引起相关方面的注意。

“过年离婚”一方面折射出农村思想和婚姻观念的逐步开放,但同时也暴露出新一代农民工家庭责任意识和追求幸福观理念的偏差,更反映出农民工生存现状的不易,而这些年尽管很多地方政府都在相反设法让农民就近就业,但总体来看成效并不明显,外出异地打工以求更高的收入依然是绝大多数农民工的选择,由此可见,政府部门不仅要重视这一问题,尽快为就近就业创造条件;夫妻两地打工或留守家庭也要在欢度春节的同时,为自己的婚姻加点料,增加些“营养”,经营好自己的小家庭,不要让“过年离婚”成为春节大联欢中不和谐的音符。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澳门黄金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