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澳门黄金城赌城:|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 民生巷议 > 正文

勿以爱情的名义“消费”传统

2013-08-14 08:36:27?作者:袁汝婷?来源:东南网—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七夕来临,以此为卖点的“爱情经济”迅速升温——店里琳琅满目的礼品换上了粉色包装,在线商城打出了巨幅广告,连鲜花店也开始手忙脚乱。这个2006年就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仿佛变身为西方情人节的“山寨版”。

七夕起源于汉代,又名乞巧节,用以纪念神话中的织女。这天晚上,女子以“穿针乞巧”的方式向织女乞求智慧和巧艺,也求赐美满姻缘。有学者指出,传统的七夕旨在女子祈求智慧与技艺,内涵与西方情人节完全不同,将七夕定义为“中国情人节”并不妥当。

然而,商家另有想法。这一天,消费成了表达爱情、纪念传统的主要方式,借着牛郎织女的传说,从鲜花到巧克力,再到上千元的“萤火虫套餐”,人们挖空心思兜售浪漫。当越来越多的创意消费闪亮登场,七夕的传统纪念方式正被日渐边缘化。

诸如七夕、端午之类的节日,大多起源于中国社会的农耕文明,当工业文明强势来袭,西学迅速地在中国古老的土地上枝繁叶茂,随之而来的副产品“洋节日”也开始大行其道。文化符号被商家们包装为“洋节日的中国版”,以消费传统的方式被普及,传统节日的宝贵内涵,正渐行渐远。

当“中国情人节”的消费招牌招摇过市,在一些小众角落,有人在尝试,在坚守,在复兴——北京首届七夕文化节上,传统中式婚礼等习俗得以全景展现,七夕起源、民间传说等也得以重温;在南京,姑娘们走进社区,拜香案上香祭酒,与居民体验晒书、乞巧、折荷灯、拜织女、魁星……

我们的确不应忘记,传统节日里的文化特质,是最应得到保护和传承的古老遗产之一。拯救传统节日,不妨从七夕开始。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澳门黄金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