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过门不入”凸显道德入法执行难

www.fjnet.cn?2013-08-06 09:17? 钱兆成?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我来说两句

合肥市庐阳区法院在一起赡养纠纷案中,法院判决5子女定期看望老太太,但由于子女与老人有矛盾,根本不执行判决。而后在法官的劝导下,子女们虽然同意“回家看看”,却只在门口“看看”,连门都不进。(8月5日《江淮晨报》)

父母养育子女,子女就有义务赡养父母。古语有云:“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然而的确就有这样一些子女,他们拒绝常回家看看,拒绝赡养父母。

不过,针对子女不赡养老人的问题,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已经将“常回家看看”入法,这既强调了伦理道德的正义性,又为司法实践提供了参考依据,体现了法的善意。然而法律能够调节社会伦理关系吗?笔者对此存疑,入法后带来的判决执行难的问题,或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首先,一旦法院判决子女定期地探视父母,如果子女不执行,法院的强制执行将面临着各种困难。“常回家看看”是一种以行为作为标的的诉讼,子女不履行判决,法院也无权把子女抓回家探视父母。

其次,即使子女服从判决主动地去探视父母了,那么,有可能因为父母把他们诉诸法院,而跟父母斗气,这样不仅不能使父母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反而会恶化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增加父母与子女双方的精神负担。法律不是万能的,这种判决出来的亲情,只能是一种强制。

新闻中的事实验证了笔者的判断,法院可以判决这5名子女常回家看看,他们则可以常回家望望——看是看了,但只是远望,三过父母之门而不入,法律又能奈之若何呢?

由此可见,法律是有局限性的。法律是有理想的,法律的理想总是绕不开正义、秩序、幸福和法治这些法学的基本范畴。法律是实践理性的产物,是人类为了解决自身苦难,到达幸福的诺亚方舟。

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但并不是惟一手段。在处理复杂社会问题时,除运用法律调整外,还应有政策、纪律、规章、习俗、道德及其他社会规范。在需要综合治理的场合,法律有时也不是首选的手段。还有经济、政治、行政、思想教育等手段。

在伦理道德中,法的作用时常表现得十分无力。孝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潜在意识的自然流露,并非靠强制所能产生。法律也许可以强制不孝子拿出养老费用,但却无法唤回他们已经缺失的孝心,“常回家看看”只是一个善意的提醒。笔者期望这些子女在“常回家看看”耳提面命,苦口婆心的提醒下早日找到人性的回归。

  • 责任编辑:王丽云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_澳门黄金城_澳门黄金城赌城-官网@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澳门黄金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