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高校不该成三公经费公开的盲区

www.fjnet.cn?2013-05-31 08:23? 胡印斌?来源:法制日报 我来说两句

2013年1月,公益人士雷闯先后向全国113所高校寄出信息公开申请信,申请公开2012年“三公经费”各项支出的具体金额。目前,雷闯仅发现成都大学公开了2012年的三公经费。清华大学等7所高校未明确表示是否公开;西南交通大学表示暂不公开;首都师范大学等4所高校明确拒绝公开(5月30日《中国青年报》)。

向113所高校提出申请,40所高校回复,1所高校公开,4所高校明确拒绝公开。看来,国内高校在“三公经费”公开的道路上,注定还将经历一些周折。这个过程会有多长,既取决于高校对于信息公开的认知,更取决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推进高校财务公开透明的决心。不过,当信息公开已成大势所趋之际,高校没有理由继续成为“三公经费”公开的盲区。

这些年来,国家对于教育的财政投入不断加大,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首次实现4%的目标,达到2万亿元。而从投资的分配来说,高校所占比重偏高。随着财政教育投入的大幅增加,用好管好教育经费的任务更突出,要求更迫切,社会关注度也更高。如果说,就目前而言,高校财务实现全部公开尚不具备条件,但参照政府部门公开“三公经费”,则应属题中应有之义。

其一,高校虽然不属于政府部门,但经费多来源于公共财政,其工作人员也属于事业编制人员,出于向社会公众负责任的考量,理所当然应该公开“三公经费”。此前,西南大学回复雷闯“不公开的理由”居然是,“您申请的事项与您的工作、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无关。”这显然是对公共财政的误解,须知,高校“三公经费”来自财政,公民当然有权利过问去向。

其二,时下很多高校拼命扩张,除了争取公共财政拨款之外,还从社会上大量融资。充裕的资金,加上不受约束的权力,这就使得高校在“三公经费”的使用上缺乏必要的节制。因此,有必要以公开透明的“三公经费”,遏制日益蔓延的高校腐败现象。

此外,目前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于高校的财务监管主要还是内部监管。尽管这些年来教育财务制度越来越完善,管理也越来越规范,但是,实际效果似乎并不乐观。专项检查也好,财务巡视也罢,类似的内部监管不仅易于走过场,也容易滋生新的腐败。唯有下决心推进公开透明,把经费使用情况放到阳光下“晒一晒”,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方有可能真正改变目前缺乏节制的状况。

高校公开“三公经费”,并不存在天然的壁垒。作为学术的渊薮,引领风气的高校理应积极顺应潮流,以最大的公开透明践行办学的宗旨。其实,高校“三公经费”公开并非难以做到,关键在于有没有推动的决心。在这方面,教育部2012年12月20日印发的《教育部澳门黄金城:做好高等学校财务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并未对高校的财务信息公开作硬性规定,不过是一个拖延的借口罢了。来自安徽省的消息称,从今年开始,安徽省高校将严格压缩行政经费,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推行“三公经费”全公开。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_澳门黄金城_澳门黄金城赌城-官网@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澳门黄金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